分享

十大因素使农产品长期走牛

 Will先生 2012-04-04

十大因素使农产品长期走牛

2011年01月24日09:30光大期货我要评论(0)
字号:T|T
    2011年1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去年12月世界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近年来,世界粮食价格节节攀升,有其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原因。笔者认为,长期看,十大因素使世界粮食价格仍然处在不断上涨的大趋势中,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5-10年),农产品价格都易涨难跌,原因如下。
    一是世界总人口仍然是增长的,导致对粮食总需求的增长。中国的总人口仍然处于增长之中,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中国人口高峰将在2033年出现,总量将保持十五亿左右,在此之前,中国总人口仍然处于缓慢增加中;从世界范围看,世界总人口增长率在2010年仍高达1.1%左右,虽然比1970年的2%有所减少,但是全世界每年仍然增加8000万人。增加的人口都会增加对粮食的消费。
    二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食品的消费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人们对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蛋白质需求的摄入出现较大增长。过去五年,中国对肉类与乳类的消费增长分别达到12%、22%,远超过全球1.6%的平均水平。这样,消费结构的升级将需要更多的粮食,因为每生产1公斤的猪肉需要3公斤谷物饲料,每生产1公斤的乳类需要4公斤的饲料,而每生产1公斤的牛肉,则需要8公斤的饲料。对蛋白质需求的增加,导致谷类消费大幅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目前世界上有约30亿的人口对食品的消费结构处于改善中,这将吃掉更多靠粮食喂养的牲畜和家禽,消费更多的粮食。
    三是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将会用更多的粮食生产生物燃料。美国2000年时使用15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2008年暴增到8500万吨,2009年美国收获4.16亿吨谷物,其中的1.19亿吨用来生产乙醇燃料,这些谷物足以养活3.5亿人一年时间。1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例行的月度供需报告。报告预估美国2010/2011销售年度的玉米期末库存量只有7.45亿蒲式耳,是近15年的最低水平。而进入2011年,原油价格已经站上90美元/桶,生产生物燃料的动机更大,消费粮食将更多。美国能源信息协会(EIA)于1月11日公布了1月份的短期能源展望,预计未来两年燃料乙醇产量将小幅增长。2011年燃料乙醇日均产量将增加6%,这主要是由于几个新生产企业的投产以及在金融危机中闲置的企业重新启动所致。EIA预计2012年燃料乙醇的日均产量将小幅增加1%。长期看,原油价格仍处于上涨趋势,生物燃料对粮食的消费只会有增无减。
    这三种不断增长的需求合起来产生的效果令人震惊:1990-2005年,世界粮食消费年均增长量为2100万吨,但是2005-2010年近五年年均增量为4100万吨,几乎翻了一番。
    四是可耕土地有限,难以增长。从国内看,首先可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甚至不断减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不断挤压耕地面积,全国可耕地面积总体上日益减少,导致粮食种植面积难以大幅扩展,甚至可能出现减少的局面。从世界范围看,全球还有两大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一块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块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但是那里没有公路、铁路相通,基础设施没有10年难以成型。因此,一定时间内,可耕地面积难以增加。
    五是单产提高也受到限制。目前的粮食增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根据学者的研究,在我国对粮食增产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化肥投入增加、成灾面积减少、农业机械投入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重要的贡献作用,其中化肥投入增加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最大,达30%左右。正是这个诱人的因素,导致了许多地区过度施用化肥。2005年,我国的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为3594万吨、1117万吨、239万吨,而到2009年,三种化肥产量分别达到4864万吨、1480万吨、363万吨,增长率分别为35.3%、32.5%、51.9%。与此同时200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48402万吨,到2009年粮食达到53082万吨,5年增长率为9.6%。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化肥的增产效益下降,而且还带来了不良后果,过量施用化肥引起一些土壤酸化和板结、重金属污染、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因此,单产的提高将受到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