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的理解: ①从发展阶段看:稳态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结果。 ②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比例相对稳定,食物链、食物网相对稳定。 ③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④从生态系统形成的过程看:稳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⑤从生态系统形成的本质看:稳态存在的关键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2.类型: 2.1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原理: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如抗干扰。 规律: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特点: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找到破坏。 2.2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原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如河流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生物分解)。 规律: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两者往往相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