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4-05
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

    1、海胆受精。一个精子入卵后,其余精子都不能再进去。这是因为精子进入后,Na+迅速涌入卵子,使质膜发生去极化的变化,同时膜上的受体也被破坏。有了这些变化,围绕在卵子外面的‘剩余’精子就不能进入卵子了。此外,一个精子入卵之后,卵子外层的一些泡状物(皮层粒)即连到质膜上而将其中的水解酶和一些大分子物质释放到质膜与卵黄膜之间,水解酶将质膜与卵黄膜之间的一些粘连分子消化,大分子物质吸水膨胀而使卵黄膜变为远离质膜并变硬的受精膜。此时质膜电位虽已恢复正常,但由于受精膜的存在,卵外精子仍不能入卵。

    总结海胆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一是膜电位的变化,二是受精膜的形成,有此两重保护,多精入卵的事就很难发生了。

    2、哺乳类:受精时,首先顶体外膜与精子头部的细胞膜融合,顶体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顶体酶溶解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一旦放射冠产生裂隙,精子便依靠其尾部的摆动,穿过透明带到达卵子表面,使卵细胞膜伸出微绒毛将精子牢牢抓住;随着卵细胞膜的肿胀,逐渐将精子的头和尾全部吞进卵细胞内。以上即为顶体反应。顶体反应后多精受精立即被抑制。它包括两个过程:首先出现快速但不完全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卵细胞膜的去极化;随后出现持久的阻断效应。后者的作用机制是当多精子覆盖在整个卵子表面时,卵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立即释放蛋白水解酶。这些酶通过顶体反应后的裂隙扩散至透明带,使卵子上精子的受体失活,同时使透明带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变硬,最终导致其他镜子不能再与卵子结合并穿越透明带。虽然在哺乳动物中也观察到顶体反应后卵子出现快速膜电位的变为,然而这种快速阻断作用在哺乳类并不显著,在体外受精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总结哺乳动物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一是膜电位的变化,二是透明带反应,前者在体内受精时还并不显著,在体外受精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有此两重保护,多精入卵的事就很难发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