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成长、就业等方面,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此事引发不少议论,有声音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但也有人对改革的尝试给予肯定。 拿什么拯救你,男孩 旨在应对“男生危机” 初衷 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黄浦区政府不久前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办学创新可行性研究专项课题”,上海八中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了申请方案。上海八中校长卢起升表示,“男子中学”旨在应对“男生危机”,以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男子中学”有什么绝招来唤醒沉睡的“阳刚之气”呢?卢起升说,希望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让男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为相关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他认为,“扬长避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面,课程设置将根据男生学习薄弱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人格养成方面,学校将基于男生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优势,意志力、计划性、耐挫力等方面的劣势,调整和优化办学思路,“扬长以增加男生自信,补短以促进全面发展”。 据悉,黄浦区教育局和华东师范大学均赞同并支持上海设立“男子中学”,认为其氛围有利于男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区域-高校”联动发展的创新机制。 担忧 会否培养更多“伪娘” 在网络上,不少网民觉得“男子中学”作为教育试点值得尝试。如“小面包的爸爸”说:“不妨试试看,国外有很多男中女中,其中不少还都是名校。” 有了“男子中学”就能缓解“男生危机”,培养真正的男子汉?不少网民觉得“有点悬”。如“午夜战神”担心:学校里都是青春期男孩,固定的环境或许反而是一种束缚,会不会适得其反而培养出更多“伪娘”? 卢起升强调,“男子中学”不是专家教授们的“突发奇想”,是建立在对高三男生及其家长的大型调研基础上,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和设计依据。“男子中学”会尽可能利用专家资源科学架构整体的男性化教育模式,特别是男生的人格养成与心理健康。 据悉,在“男子中学”探索的第一阶段,上海八中将首先设立两个全男生实验班,招生规模在60人左右,添加例如男子拳术、中国象棋、男子电声乐团等充满“男人味”的课程,培养男生竞争、担当、顽强、合作等特质。 不少沪上家长觉得“男子中学”对男生在思维、性格、处事等方面会有积极帮助,还能帮助孩子“不因感情问题而分心”。 男生刘著,或许是最有名的“伪娘”。 分析 现在的男孩女孩都怎么了 上海拟建一所“男子中学”,以此应对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多地院校纷纷开设“淑女班”,找个好工作、嫁个好老公成为部分女大学生的追求。加之前不久被热炒的郑州十八中试行新校规——出台“阳刚男生”标准和“秀慧女生”标准,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男孩女孩都怎么了? 有人说,“男生危机”不全是学校的错。“伪娘现象”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学校教育缺乏“阳刚之气”外,更多是一种社会畸形追捧的结果。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这是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的普遍现象。既然可以有超女李宇春的“中性美”,自然也会有快男刘著的伪娘“惊艳”。 有人说,现在工作不好找,或者即使找到工作待遇也不好,希望嫁个有钱人是正常的。无论是开设“淑女班”的高校,还是参加淑女培训的“准淑女”,都是在迎合这种畸形的需求。优秀品德和气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靠一朝一夕的化妆打扮、速成培训是不行的。 也有人说,培养男生的“男人味”、女生的“女人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推动。但是,拿培养男生的“阳刚特质”、女生的“秀慧特质”作为噱头赢得生源,是教育的悲哀。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认为,教育的均衡除了考虑城乡、地区、校际等因素,也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危机的出现,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标准出了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