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封家信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发现的距今2200多年前秦代士卒所遗留下的两封木牍家书。这两封信是秦始皇统
一战争时期的两个秦国军人黑夫和惊向家中的同胞兄弟中所写的。两封家书的开头都向兄弟中问好,并请他向母亲请安,并向家中要钱和衣服,然后说到他们在前线的情况,说黑夫即将参加淮阳的攻战,“伤未可知”。信的反面还有几句向家中各亲友问好的附语。 两封木牍家书是在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发现的,至今保存完好,正反面的墨书文字字迹尚清晰可辨。从这两封家书,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许多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首先,秦朝被征发的军人所有衣物皆家中自备,服役有一定期限。他们在军中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所以黑夫和惊都十分想家。当时秦国战事十分频繁,所以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黑夫家的三个兄弟就征发了两个上战场,这势必使其家中的劳力不足。但从家信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秦军一般士卒家中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所以黑夫才有可能向家中要钱和衣物。再次,根据家书可推断当时通信制度的一些情况。家书是从河南淮阳发出的,如今在湖北云梦出土,说明书已到达家中。专家们考证,黑夫和惊绝没有可能把信交由官邮递送,因为战国末期和秦时,官邮只传递官府文件,不许私带书信。这两个身份不高的一般士卒根本不可能利用私邮。这两封家书很可能是由军队中服役期满的老乡回家时带到家中的。这种不正规的私书捎带通信方式,秦朝以后在我国一直持续了很多年,一直到宋朝,政府才有了“私书附递”的规定,明朝以后方出现民邮织。可见古时的民间通信是何等艰难! 另外,从这两封家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秦汉时候书信的写作体例和格式和今天我国民间通行的有较大区别。首先,时间不写在信尾而写于信头。如黑夫和惊合写的第一封木简书信,正面一开头文字便是“二月辛巳”,而现在日期都是写在信的最末的。其次,注明书信写作时间之后跟上的不是收信人的称呼,而是写信人向收信人的问安:“黑夫、惊敢拜问中、母毋恙也!”不像今天我们习惯把问安放在信末。此外,通过这封信还可以了解当时书信的常用词汇,如“毋恙也”、“敢拜问”、“敢问”等,有些词至今尚在中国人的信中常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