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昌军

 春天书屋 2012-04-06


美国专家推出饮食控制血糖7妙招

控制饮食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面,贵在坚持。糖尿病患者了解一些控制血糖的妙招,更有帮助。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美国医学专家罗伯特·汤普森博士总结出的有助于控制血糖的7个简单饮食变化。  

1、饭前1030分钟吃点含脂肪零食。

中医治感冒 分型用药

导读:中医治感冒,讲究虚实、寒热,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感冒,其表现类型也不尽相同,那么用药选择时要慎重。以下是常见的六种感冒用药情况,供参考:
1
、风寒感冒
  
多表现为恶寒较重、发热,身体不出汗、口不渴、头和身体无论哪儿都感觉到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清稀。
用药可选择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正柴胡饮颗粒等。
2
、风热感冒
   
多表现为发热、怕风、头胀痛、口渴、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咯黄痰。
   

标签:

谈暑热糖尿病人的饮食治疗

暑热天气,对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病的人,是最难熬的天气,今天我们特别提醒,糖尿病人应如何调养。

  夏季是气温持续高温的时候。人体出汗多,体内水分由体表大量流失,因而小便减少,此时糖尿病患者易发作膀胱炎,而且症状会更加严重,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造成脱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就有可能发生。另外,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的病症。还有,天气炎热,睡眠不好,疲劳也会影响血糖的良好控制。因此,暑热天气,糖尿病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调养。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午睡。其二,要保证二便的通畅,夏天汗水多,体内水分流失快,如发现小便量偏少,就应该千方百计补充水分,要保证大便畅通,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止便秘,应多吃一些纤维素成分多的食物(芹菜等)。其三,要保持皮肤的干净,提倡用温水洗澡,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和糖尿病的原因,泌尿系统很容易感染,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很重要。

  关于饮食调理方面,1.淡盐水配制方法,一般以9克细盐,放入1000毫升开水中,即成淡盐水。2.苦瓜茶配制,鲜苦瓜榨汁,以1份苦瓜汁,配10份的冷开水,即成苦瓜茶,最好是配制后1小时内饮完3.四味鲜汁饮,即鲜藕汁1份,鲜荸荠汁1份,鲜西瓜皮汁2份,鲜黄瓜汁2份,混合而成。这四种鲜榨汁清爽可口,而且有养阴生津解暑的功效,即可混合饮用,又可以单独饮用。4.暑天应多食一些蒜,蒜可预防肠炎、痢疾等暑期的肠道疾病,也有降糖的作用,用蒜瓣浸醋效果更好,即用老陈醋浸蒜瓣15天,即可服用。5.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50g。将葛根切片,水磨澄清取淀粉。粳米浸泡一夜,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ml,文火煮至粥稠服用。功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6.鲫鱼白扁豆粥:鲫鱼肉200g,白扁豆25g,小米30g,盐、葱花适量。将小米、白扁豆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5分钟,改文火煮至八成熟后,将鲫鱼肉放入,煮至烂熟,撒少许葱花、精盐即可。此粥益气滋阴,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早用胰岛素

美国医学专家提出一项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即给早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得以控制在理想水平。

过去,人们普遍误以为需要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已相当严重,一些医生则因对胰岛素用途不甚了解而让糖尿病患者慎用胰岛素。如今,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提出的治疗方案,患糖尿病初期即可使用胰岛素,这样可以迅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德新社援引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报道说,这一方案已在美国得到实施。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数据,美国一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7%以内。

《海峡时报》的报道说,在新加坡,只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在7%以内;在印度,只有17%的糖尿病患者能保持较理想的血糖水平。

 

别以为糖尿病就只需查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时做相关的各项检查,对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需做哪些检查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时做相关的各项检查,对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需做哪些检查呢?

  1.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

  (1)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在患病初期,或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运动规律时,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尿酮体测定:如结果显示+++++,即表示尿液中含有5160mgdl酮体。

  (3)C-肽测定:胰岛素在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和同样一个分子的连接肽,简称C-肽。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换言之,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所以,通过测定患者血中的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临床价值: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直接测定C-肽,以判断病情;②可鉴别各种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③定期测定C-肽浓度,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病情轻重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

  (5)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6)肝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故还应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验。
(7)
尿的检查:观察有无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肾脏受累情况;尿中白细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致。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谁需定期做糖尿病检查?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不明,但在1型糖尿病病人已找到异常基因,其触发因素可能是病毒或某种化学物质。在异常基因和触发因素协同作用下引起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损害胰岛细胞,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特异性强的免疫检查,加上静脉葡萄糖耐用量试验时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的改变,可在1型糖尿病病人亲属中检出在3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及应激已被公认是2型糖尿病触发因素。有以下情形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1)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而食欲正常者。(2)妇女分娩巨大儿(体重>4000克)者。(3)有过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者(特别有先天性畸形及尸检发现有胰岛细胞增生者)。(4)年龄超过45岁,体重指数≥24。(5)肢体溃疡持久不愈。(6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庭史者。(7)肥胖或超重,特别是腹部肥胖者。(8)有高血压、高血脂者。(9)有反应性低血糖者。(10)会阴部瘙痒、视力减退、重复皮肤感染及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而找不到原因者。

标签:
分类: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时间看得准才能测得准

有人说:“糖尿病患者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治疗糖尿病的医生再高明,监测手段再先进,治疗的方法再好,也不能每时每刻都在糖尿病患者身边。医生只能帮助患者做些常规性的必需监测,而真正控制病情的应该是糖尿病患者本人,因为患者才是最了解自己病情的人,也是随时随地都能够控制病情的人,只有自己正在参与到日常的监测上,病情才能够最终得到控制。把握恰当的时间并在固定的时间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最有效的方法,只有时间看得准,才能测得准。

自我监测可以有效防止糖尿病病情的恶化,而监测则需要固定时间,从时间上划分主要有3种,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最佳检测时间应该是在早晨6-7点,因为此时患者往往一夜没有进食,所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会受到临时性饮食的影响,空腹血糖往往反映患者全天的血糖水平,此时的监测数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到目前为止临床上监测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监测方法。而有的糖尿病患者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些,他们本着早餐前监测血糖的原则,有时候到8点多才空腹去抽血,其实此时的血糖已经失去了空腹血糖本该有的准确性。

餐后血糖:

是根据人们在早、中、晚三餐后所采的血所测定的血糖。人们在餐后的血糖监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所进食物糖的含量、食物的多少、进餐的时间等。在人进食后,身体的血糖会有个升高的过程,而餐后血糖的高峰期往往发生在餐后的2小时,所以餐后2小时常常作为监测血糖的最佳时间,此时采集到的血糖值称为餐后血糖。虽然餐后血糖监测在医学上也非常重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糖水平与最高值的关系,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一个人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会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所以有时候会有相对不稳定性,而糖化血红蛋白则不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它可以准确反映出人体在1-2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最好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检查一次,时间不能拉得太长,那样会对病情非常不利。

准确掌握自我监测的时间对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或者应该掌握好监测时间,准确了解自己体内的血糖含量。

 

糖尿病患者体检必查7大项目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今年发表了一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撰写的论文,指出中国现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此外更糟糕的是,约有5成左右的患者在发病前期对自己的情况并不能很好了解,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如能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1.血糖:反映瞬间血糖值,是很理想的监测手段。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高,意味着基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差,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能力强。餐后血糖高,往往提示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

2.尿常规:帮助了解有否尿路感染,有否糖尿病酮症。尿常规检查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一部分女性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的尿路感染。爱康国宾专家建议,尿蛋白及尿常规检查有问题,应进一步检查血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肾脏B超。若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说明肾脏排除血液中的废物或有毒物质的能力下降了。

3.体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典型特点是肥胖,了解自己的体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食和运动的治疗方案。

4.血压:高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高血压可促进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等。

5.血脂:临床证实,糖尿病患者中较常出现合并血脂异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并高低密度蛋白,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高,且加重胰岛素抵抗,因此,纠正血脂紊乱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6.尿白蛋白: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说明肾脏已经受损。对于肾脏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血压的控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7.心电图:临床发现常见患者有心血管并发症却无症状,继而定期检查心电图就显得尤为重要。爱康国宾专家建议,以往有过心肌梗死,最近频发心前区不适、闷胀疼痛,以及发现自己心律不齐、有时会停跳者,都需随时检查心电图,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加做心脏彩超。

标签:
分类:养生巢

运动适量,才有益健康

  冬去春来,天地一片生机勃勃。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专家却指出,运动虽好,但却不能过度,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所以此时运动一定要把握一个

  科学研究表明,过量运动比不运动对人体的伤害更大,因为不运动虽然有很多坏处,但起码使人体保持一个相对安定的状态,而运动过量则会把人体固有的和谐打破,给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过量运动会造成人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弹性降低,还会使人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易怒、免疫力降低,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

  专家指出,运动要适可而止、循序渐进,运动过后最好要休息一到两天,所以以每周运动三次为佳。如果长期没有运动而突然运动则更要注意不能运动过量,控制好运动强度和时间,防止过量运动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运动方式也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恰当选择。

贴心提示:

  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后心跳恢复到正常心跳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是否过量。通常来说,少量运动后心跳恢复时间35分钟;剧烈运动后恢复时间为810分钟。

 

伸伸懒腰解春困

  大家都知道春困秋乏的说法,春天一到,阳光明媚,和煦的阳光洒向大地,很容易让人困意顿生。尤其是下午,在经过了半天的工作学习后,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如果这个时候站起身来伸个懒腰,人们就要像重新充了电一样,顿时来了精神,感觉轻松自在。这是为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伸懒腰是懒人的专利,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也是不科学的。人们伸懒腰的时候一般要打个哈欠,同时头向后仰,双臂上举,这个动作会适度地挤压到心、肺,可以促使心脏更加充分地运动,从而把更多氧气运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当然也包括大脑。而大脑一旦接受到了更多的氧气,人体就会觉得疲劳顿无,神清气爽。另外,伸懒腰时伴随着扩胸运动还能使人增加呼吸深度,吸入更多氧气,同时呼出更多二氧化碳,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伸懒腰的动作还可以活动人体的腰部肌肉,对腰肌劳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伸懒腰时人体向后伸展,还可以防止因脊椎长时间向前弯曲而形成驼背。

  由此可见,伸懒腰并非懒人的专利,雨水时节困意袭人,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伸伸懒腰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驱走“春困”

2012-03-05 19:50 [收藏]

驱走春困

  春困秋乏是最普通的的民间常识。春天人们容易犯困,总觉得没有睡够,这其实是人体随着季节和气候变化的正常反应。春天来临,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逐渐张开,血液循环加快,因此相对来说,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少了,另外昼夜时长的变化和周围舒适的气温,都会让人感觉安逸,昏昏欲睡。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8小时左右,睡眠时间过长对人体并不好,会使人精神萎靡,工作效率底下。

  雨水时节,要克服春困,就要求我们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根本自然界的规律,随着四季的变化逐渐调整自己的日常作息。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可有效地赶走春困:

  一是视觉刺激,可以郊游、爬山,到野外感受自然之美,从而使人心情振奋,精力充沛;二是触觉刺激,用有清凉效果的牙膏刷牙,从而兴奋神经,激发活力;三是味觉刺激,适当吃点味道刺激的食物,如苦的、酸的或辣的,刺激神经,当然也可以泡杯茶或咖啡;四是嗅觉刺激,选用一些可以提神的香水、精油,可以有效降低疲劳感;五是运动疗法,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在运动中提高大脑兴奋度;六是听觉刺激,听一些节奏明快活泼的乐曲,闲暇时听听相声、看看小品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三招防“湿寒”

2012-03-05 19:49 [收藏]

三招防湿寒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大,而夜间气温降低,湿热空气很容易再次时凝成雨滴,导致夜间降水频繁。而阴雨增多使雨云遮挡阳光,所以此时白天地面光照也较少。同时,雨水到达地面,蒸发后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又会使地面空气温度进一步降低,造成既潮湿又寒冷的天气。这种天气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关节骨骼和各器官都有影响。年老体弱者在此时尤应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春季阳气生发,体热的人更容易感到热。此时如果过早地减少衣物会导致体热外泄,使湿寒之气侵入体内,损伤关节。

 第二,禁用冷水洗漱,年老体弱者应特别注意。中医五行之中,水与肾对应,肾主骨。雨水时节用冷水洗手会使湿寒侵入手部关节并且滞留其中,导致手指酸痛,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指变形;如果用冷水洗头或洗脸的话,则湿寒之气侵入头部,容易导致头疼。

  第三,洗头后应及时吹干。洗头后如果不吹干也会导致湿寒之邪入侵,从而引起头疼。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原因

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临床常见的因素有:

1、情绪不稳定,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失调,肾上腺素水平增高,血糖升高;

2、剧烈运动、疼痛、全身麻醉,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使血糖升高;

3、饮食过量,血液中游离葡萄糖增多,出现血糖升高。

4、重症糖尿病病人停用胰岛素后,由于高血糖引起高渗性利尿及脱水,血容量减少,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产生反应性高血糖。

5、低血糖时,血浆肾上腺素显著增加,糖原分解加速,血糖升高。

6、突然受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分泌亦增多,加速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

7、感染等并发症及药物影响,亦可使血糖水平升高。

 

标签:

运动可帮助7种疾病“不治自愈
      很多人讨厌看病吃药,如果有一个可以自己在家治病的方法,你是否乐于尝试?据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25日报道,在2008年4月发行的《哈佛健康文摘》中,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权威专家们为你提供了以下7种疾病的“不治自愈”法。
  1.关节炎:   
       减肥是缓解疼痛的最好办法。不过,只要定期做运动就可以缓解关节炎的疼痛,增强活动能力,甚至不需要减肥。
  2.高血脂:   
      如果你的饮食习惯是远离饱和脂肪,那么血脂是可以自行控制的。低脂饮食可能会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5%,而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也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3.老年痴呆:   
       对于面临认知能力下降的健康老人,推荐每天进行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的记忆力训练。此外,体育锻炼比脑力活动更有益于大脑。
  4.抑郁:   
       锻炼是治疗抑郁最好的药物。
  5.高血糖:   
       经常锻炼身体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经过锻炼的肌肉会更容易让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少吃糖果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控制血糖水平。
  6.高血压:   
     通过少吃盐和经常性体育锻炼来减肥,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
  7.骨质疏松:    进行负重训练。这种训练会把压力加载到骨骼上,而骨组织会同时做出“反应”使骨强度增高,骨密度加大,有助于抵御骨质
      疏松的进程。饮食中如果富含维生素D和钙,也有利于预防这种疾病。

糖友冬季注意事项

       糖尿病友冬季在注意运动量和选择舒缓运动类型以及注意保暖的基础上,可以防止血压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运动

       糖尿病友适当的运动能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及提高抗病能力,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重要。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运动通过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有利于控制和稳定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及个人喜好选择运动项目,应尽量选择舒缓类型的有氧运动,并注意定时定量、循序渐进。

       最好选择简单、方便、利于长期坚持的项目,如散步、做操、慢跑、太极拳等。在运动强度上也要因人而异。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大运动量,避免大量出汗,谨防感冒;晨练前一定要进食,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老年患者最好有人陪同,防止低血糖发生。

       日常生活中“慎饮食”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冬季是一个进补的季节,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养好身体好抵抗冬季的严寒。但盲目进补加上各种秋令水果的上市,让不少糖尿病患者难以抗拒“诱惑”,于是也带来了因不规则饮食而造成的血糖“上蹿下跳”。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饮食总热量,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两餐之间进食少量含糖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柿子等,切记浅尝辄止,不可贪食。在冬季,由于活动量显著减少,以及寒冷刺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普遍升高,春节更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高血糖危象的好发时间。

老人宜将血糖控制标准放宽

  血糖达标讲究“5678”,即空腹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别超7.8摩尔/升。

  老年人神经反应较迟缓,容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血糖已经很低,却没有心悸、冷汗等症状,有可能直接造成低血糖昏迷。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一次严重低血糖,就可能抵消他一辈子控制血糖的益处。因此:

 对于60~70岁的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尚好,没有低血糖风险,也没有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应尽量将各项指标控制到接近正常,即糖化血红蛋白小于等于6.5%,空腹血糖小于等于6.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mmol/l以内。

年龄在70岁以上的新发患者,即使身体状况良好,无并发症,也不应强化降糖。若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承受不了强化降糖引起的低血糖风险,上述三个指标达到7%~7.5%7~9摩尔/升及8~11.1摩尔/l即可。

如果已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损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达到9%9摩尔/升、15摩尔/升就行。

  高血糖会降低自身免疫力,血糖过高直接影响到术后创口愈合,糖尿病病人若要接受非急诊手术,必须在术前把血糖降到正常。病情较轻的,通过饮食或加用口服降糖药即能控制病情的人,术前要将空腹血糖限制在7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在8.3摩尔/升以下。病情较重需口服降糖治疗,或合并脏器损伤者,术前3天应改用短效胰岛素,术前空腹血糖应在7.2~8.9摩尔/升。

 

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

  2010-01-08 17:22:31  互联网  编辑:star
                中医分析 
  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所致。因此病初期才普遍存在麻、凉、痛表现,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脏器淤血气滞、肢端坏死。 
          西医分析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对血管损伤和神经的损伤,导致血循环不畅,引起组织器官缺血性坏死,所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预防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  

糖尿病“黎明现象” 及其应对措施

1、         什么是糖尿病“黎明现象”?

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出现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

血糖升高开始于凌晨3时左右,持续至上午89时。

“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糖尿病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损,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显著升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黎明现象”。

2、出现糖尿病“黎明现象”怎么办?

        首先,该病患者在坚持使用一般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可适当地增加餐次(一日可安排45餐),同时,在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应加餐1次,可少量吃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如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饭或几片面包等。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夜间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敏感性,避免其出现糖尿病“黎明现象”。

  其次,该病患者在常规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应在晚餐前或临睡前加用一次胰岛素。常用的方法是:中青年患者可于晚餐前注射一次68个单位的胰岛素;而老年患者可于临睡前注射一次46个单位的胰岛素。胰岛素的选择应以速效、作用时间短的剂型为宜。

  实践证明,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疗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有效地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黎明现象”,可减少或消除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而出现的不适症状。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对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也有较大的作用。
 

 

糖尿病治疗方法汇总

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是对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最大威胁。糖尿病并发症就是由糖尿病而引起的全身各组织的病变,包括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威胁不仅因为它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更重要的在于它能引起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失明、下肢坏死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如不接受正规治疗,10年以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超过78%。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糖尿病病人的生命,造成残废甚至过早死亡,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失明、尿毒症和截肢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倍、25倍、18倍和7倍。我国目前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约60%的血糖控制很差,其程度足以引起多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这样令人担忧的后果和严峻的事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很多糖尿病病人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建议中老年朋友定期主动到医院检查,及早发现并早期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最早的临床异常是: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在检查时不能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千万不要忘记检测餐后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但是坚持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完全可以使糖尿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良好控制血糖可预防或降低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降低与糖尿病有关的死亡率,延长糖尿病病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虽目前不能治愈,但能控制。
   
糖尿病的治疗涉及教育、饮食、运动、药物以及血糖、尿糖监测等多个方面,强调综合防治,各种治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为此,糖尿病病人必须做到:(1)接受自我保健教育;(2)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3)监测血糖和尿糖;(4)按医生要求准确使用药物治疗;(5)每年接受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如何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我国糖尿病人可采用下列简单公式确定体重及体型
标准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105 (男)
标准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105 2.5 () 

采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百分比的办法判断,超过20%为肥胖,超过10%为超重,是标准体重的±10%为正常,少于标准体重10%为过轻,少于20%为消瘦。 标准体重和体型确定后,可根据下表确定每日需要的总热量。

成人糖尿病每日热量供给量表(千卡/公斤标准体重)

 

体型

极轻劳动

轻度劳动

中度劳动

重度劳动

消瘦

30

35

40

45

正常

1520

30

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