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拉磨: 北京西山 “蹄窝”形成的实验
嵇少丞

驴拉磨的年画
在科学研究中,不能人云亦云,而要独立思考。如何证明或证伪一个观点,这很重要,是一门大学问!为了培养研究生的证伪能力,现举一例,加以说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级研究员苏德辰砖家在其一篇博文中,神气活现地谈到北京西山在一个叫“牛角岭关城“的坚硬山坡的石灰岩和细砂岩上有100多个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蹄窝”,最深的达半尺多深,于是感慨岁月穿梭,“当年的京西古道,车马云集,马帮畜蹄日月不息地蹬踩踢踏,形成如此奇观”。
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感与好奇心,本人已经在前几篇文章中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论证,西山石头的“酒窝”不是“驴蹄”的“蹄窝”,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壶穴”风化作用。
现在,我们不妨一起再做个“驴拉磨”的思想实验,看驴很否在坚硬的石头上踩出半尺多深的 “蹄窝”。
许多人见过驴拉磨,驴沿着磨道、围绕着磨轴、拉着沉重的磨石,不断地原地转圈…….
我们把单位时间内、单位道路面积上、驴蹄踩地的次数,定义为“蹄踩量”。如果驴拉磨一天的蹄踩量可能不比京西古道一年的平均蹄踩量少,一年的驴拉磨的蹄踩量相当于京西古道375年的蹄踩量,两年多的驴拉磨的蹄踩量相当于京西古道在元、明、清三朝的总蹄踩量。如果,磨道是用牛角岭同样的岩石铺成,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驴子就能在石头上踩出半尺多深的 “蹄窝”?我看不可能。


驴走在松软的土上会留蹄印, 但不伤蹄。

这驴走在砖头路上,不留蹄迹

这驴走在砖头路上,不留蹄迹
其实, 驴子是不喜欢走在坚硬的石头上(伤蹄子),喜欢走在松软的泥土上。所以,农村里懂驴、爱护驴的主人用泥巴铺磨道给驴走。

把西山坚硬石头上的壶穴成因,硬说是驴干的,驴也承受不起。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597&do=blog&id=55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