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趣谈之十八:旷世奇珍水杉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植物趣谈之十八:旷世奇珍水杉

梅庆吉

湘西、鄂西的土家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接连不断的大雪把所有的人都冻死了,只剩下一对兄妹,哥哥叫覃阿土希,妹妹叫覃阿土贞。为了活下去,兄妹二人漫无目的信马由缰地瞎走,寻找出路。他们忽然看到了一棵大树,大风刮不动,大雪埋不住,青枝绿叶。兄妹俩感到奇怪,就往这棵大树上爬,越往上爬越暖和,越往上爬越亮堂,再向上看时已经爬到了天宫。在天宫里,观音菩萨对他俩说:“世上只剩下你们俩了,你们就下凡去成亲吧。”妹妹听后满脸通红,害羞地低下了头。菩萨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指着她们爬上来的那棵大树说:“你们可折一根这株树上的树枝做一把伞,把脸遮住,就不会感到害羞了。”兄妹成亲后,生下了一个红球,球飞起来炸成许多小块儿,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人,这些人就是后来的土家族人。几百年来,当地老百姓对此树顶礼膜拜,奉为神树,并在树下盖了庙,来祭祀它。现在土家姑娘出嫁,都要打一把伞,就是从这个故事衍变而来的。

他们不知道,他们崇拜的神树,就是旷世奇珍水杉。

在水杉未被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化石上瞻仰它们的“遗容”。据古植物学家的研究,水杉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远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经诞生于北极圈附近了。当时地球上气候非常温暖,北极也不像现在那样全部覆盖着冰层。以后,大约在新生代的中期,由于气候的、地质的变迁,水杉逐渐向南迁移,分布到了欧、亚、北美三洲。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来看,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可说是繁盛一时。到了25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地球上发生了冰川,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袭击,从此绝灭无存,只剩下了化石上的遗迹。

但实际上水杉并没有真正的全军覆没,当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灭时,中国却有少数水杉躲过了这场浩劫。其原因是在第四纪时,中国虽然也广泛分布着冰川,但不像欧美那样成为整块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这种“山地冰川”从高山奔流直下,盖住了附近一带,却留下了不少无冰之处,一部分植物就在这样的“避难所”中继续生存。我国有少数水杉,就是这样躲进四川、湖北交界一带的山沟里,活了下来,成为旷世的奇珍。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隐士那样,在山沟里默默无闻地生活了几千万年,直到公元20世纪40年代才被人类发现。

水杉化石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据世界古植物学家的研究,最古老的水杉植物化石出现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沉积地层,距今约6300万年以前至11000万年之间。那时全球气候炎热潮湿,陆地下降,海洋侵入,陆地范围缩小,亚洲赤道暖流从印度洋的特西斯向西北运动,通向古地中海,向北直达鄂毕海,流入北极洋中,再向东经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当时北极地区的周边是暖海,境内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物繁盛,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杉属植物当时起源在北极圈附近,经历1000万年漫长的地史后,逐渐出现在亚洲的西伯利亚东北部及北美洲的阿拉斯加西北部,是古水杉的起源地区和最初扩展范围。至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气温大降,北半球气候变得十分寒冷,冰川多次降临,中欧为整块巨冰所覆盖,地表生物衰亡,水杉类植物荡然无存。当时亚洲的冰川多为山谷冰川,受低温寒害的影响,西伯利亚和东亚地区分布的水杉类植物,亦在100万年前逐渐衰亡。后来科学家们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纪至上新世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水杉化石,由于某种原因,均被误认为是红杉或落叶松化石。直到1941年,才根据中新世化石植物标本建立了水杉属。

水杉

1941年冬,原中央大学植物学家干铎教授到南方去考查,在四川省万县的磨刀溪(现属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一些被当地乡民称为“水杉”的大树,他认为这是一个植物新种,但因当时是冬天,树叶已经全部脱落,他没有采集到标本,就委托四川万县农校的教务主任杨龙兴给采集标本。第二年夏,杨主任采集了标本,但却在寄运过程中遗失。

1943年夏,原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先生,在赴神农架林区考察的路上,恰恰在万县病了。在休养期间,他从朋友那儿得知万县的磨刀溪有株“怪树”,于是便去察看那株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水杉”的大树,并采集到一枝比较完整的枝叶标本,又从小庙的瓦沟里拾到了若干个球果。后来,他将标本带回中国林业研究所,查找了一些有关资料,给标本定名为水松,放入标本室内。事隔两年,也就是1945年,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吴中论去王战先生处,得到了一份定名为水松的水杉标本,转交给了松柏科专家郑万钧先生。

1945年,郑万钧先生见到不完整的水杉标本时,当即认定该标本是介于杉科和柏科之间的新属新种,还有可能是个新科呢!他为此通宵达旦地研究标本,查阅书刊文献。郑先生明确指出标本的枝和叶都是对生,球果种鳞也对生,因此断定这个标本绝非水松。

19462月至5月,郑先生连续3次派人前往磨刀溪采集果叶标本,最终取得了完整的模式标本,在做了详尽的描述之后,他又把标本资料寄给北京静物调查所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先生,请他来共同研讨。胡先生在助手傅书遐的帮助下,查对出该树种和日本古生物学家三木茂于1941年从植物化石中定名的水杉同为一属,于是在1948年,胡先骕教授和郑万钧教授联名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的论文,向世界的植物界宣布,一个植物新种,一个被人们认为在世界上已灭绝的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水杉,在中国四川省万县磨刀溪被发现,并阐明,水杉和日本古生物学家三木茂在白垩纪的岩石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属同一植物种。水杉的发现,轰动了全球的植物界和新闻界,被科学界认为是“20世纪40年代最伟大的发现”。植物界给水杉所定的拉丁学名为Metasequoia“Meta”是“古老的”意思,“sequoia”为“世界爷”,即“古老的世界爷”。在世界上的植物定名中,水杉的定名可谓荣居高位。胡先骕教授还写了著名的诗篇《水杉歌》。这一发现过程前后经历了5年时间。

水杉的发现轰动了世界,美国《旧金山纪事报》1948325日登载的一条头号新闻说:“科学上的惊人发现——一亿年前称雄世界而后消失了2000万年的东方红杉,在中国内陆一个偏僻的小村仍然活着!”这里所说的“东方红杉”或叫“黎明红杉”,就是水杉。

水杉不仅是研究古生物、古地质的活化石,也成了中国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友谊,进行学术交流的纽带。早在水杉新种正式命名前的1947年,中国发现水杉古树并公布后,引起了美国植物学界的普遍关注,不少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古生物学家远涉重洋,朝觐般地前来观瞻考察。19487月,美国植物学、古生物学界又先后两次组团来华考察。中美建交后的198010月,中美两国著名植物学家又组成11人的联合考察队,对利川水杉树的生态环境、地势、土质、气候、植被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改革开放后,德国、日本、法国、瑞典等国的科学家也来到利川实地考察水杉,再一次掀起了水杉考察热。

1948年水杉首次引种欧美到现在,中国水杉的子孙已遍及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也多次把水杉作为友谊之树,惠赠友好国家。现在水杉已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植物,成为植物园中的“上宾”。

这一珍贵树种,已被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树种,被湖北省武汉市定为市树。

水杉种子

本文收入我的《植物大观园》一书,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