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三畏”之言,孟子并不以之为然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孟子与其思想相悖,孟子基本上一无所畏。天命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而已,个人对待天命的时候,基本上采取一种听其自然的态度。大人说的就是对于“大人”,孟子不但不畏,而且是藐视的。“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并且公然声称“我何谓彼哉”。对于圣人之言,孟子也说不上有什么畏。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并且指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在《圣经》里有这样的训诫:“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所有宗教,不论信仰一神还是多神,都有敬畏与禁忌。
我不相信神灵和天命,有诗为证:
敬畏观的吟咏
在大自然演化过程中, 不管您敬畏与否, 它始终在夺取人类的生命,
显然也就摧毁了人生。
不论您感恩与否, 没有大自然就没有任何生命, 还奢谈什么生命与人生! 生命必然被它一批批毁灭, 谁也没有办法与之抗衡。
我们应当也能够尽力的是, 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生。 面对尚且神秘的大自然, 人类应当也能够采取行动, 需要千方百计的兴利避害, 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汲取曾经蛮干而适得其反教训,
为后代留下适合生存的环境。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始终存在一位残酷的女神。 不管您敬畏与否, 她总是那样凶狠无情。
在只有冷兵器的时代, 她曾挥舞着兵刃利器, 刀光剑影; 在人类文明的时代 , 她驾驶着现代战车, 隆隆轰鸣。 它曾碾过无数尸体, 不断地摧残人类生命。 战争时期是这样, 和平时期也完全相同。
然而面对历史女神, 人类又显得十分平静。 我们不得不万分感慨, 在她面前人们一律平等! 她不分人们高低贵贱, 也不管人们有权或无权。 还不论人们有钱或没钱, 她给人们以等同的归宿, 最终都得命归黄泉。
鉴于此情此景, 我们不得不欣然承认, 最为残酷的历史女神,
也是最为公正的女神, 还是最为公平的女神。
在当今社会中, 有领袖伟人和模范英雄, 有科学院士和国学大师, 有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 有企业名流和财富大亨, 有歌喉嘹亮的歌星, 有演啥像啥的影星, 还有什么多栖明星, 有人精通琴棋书画, 有人熟知古玩古董。
对于他们, 您是否敬畏, 您是否感恩, 没有人对您提出要求, 完完全全是您的自由。
您问我敬畏与否? 我大概五六岁开始记事, 常听大人讲神鬼的故事, 我曾敬仰菩萨神仙, 他们总在救苦救难; 我畏惧妖魔鬼怪, 他们獠牙青面,
无端把人们残害。
如今已过不逾矩之年, 我不再敬畏神鬼, 儿时梦幻早已烟消云散; 我信仰科学知识, 它依然使我兴趣盎然; 我敬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 他们做了有益于人类的贡献; 我敬重我的良师益友,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感恩我的父母, 他们不仅生养了我的身, 还教我做个善良的好人。 我还感恩“人民助学金”, 因而也必须感恩于人民, 正是因为有“人民助学金”, 我才成为受过教育的知识人。
共产党的宗旨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据说还是“无所畏惧”的,怎么玩到今日,讲起“敬畏”来了?是反祖还是蜕变?令人摸不着头脑。
君子为什么“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们仍然愿意被称为君子,不愿被称为小人。因为君子有教养,善解人意,能帮助别人,受人尊敬。一句话,君子是个成功人士。既然是成功人士,为什么孔子还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呢?而且接着说“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是不是令人讨厌的“道德说教”?对今天的我们有没有借鉴价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论谁的只要为我们所用,有利益、有好处,就统统拿来。否则,对不起,没兴趣,更没时间。赔本的买卖没人做。 “畏”,即畏惧,害怕;不敢违背,不敢逾越。结论很清楚,就是老老实实、不自以为是、不自作主张。 “天命”,即老天的命令。
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了生活幸福、圆满,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老天的命令。请看天下所有人,有几个人不是为了自己、家人的幸福在努力,如果不是老天的命令,谁能有这么大的权威?
二要做好事,不能做坏事,特别是当一个人独处时。即“慎独”。所谓好事,就是自食其力,自立自强,通过利己来利人,因为利人而利己;坏事就是不劳而获,巧取豪夺,通过害人以利己。害人利己,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害己而灭亡。实际上就是人的“良心”。可以说任何人,做了利人利己的事,心是坦然的;而做了害人利己的事,特别是一人独处时,心是不安的。只有老天才能让人人具有此良心,所以“良心”即“天命”。试看天下所有人,凡成功人士,那一个不是“畏天命”?而不成功人士,哪一个人不是“不知天命而不畏”?“畏天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不是讨厌的“道德说教”。 “大人”。“大”,由“一”和“人”组成,“人”得“一”为“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乃“圆满”也。“大人”,即成功圆满的人。也就是过来人,明白人。任何人要想成功,如果没有大人的指点、帮助,极难成功!也可以说不可能成功!现实生活中“大人”,一般指父母、老师、官员。“小人”一般指子女、学生、老百姓。大家都清楚,子女离开父母的呵护、关爱,很难成人;学生离开明师的指教,很难成才;老百姓离开造福一方的官员,很难幸福。可见大人对小人是多么重要,对小人来说,大人就是成功圆满的人(尽管他们有各种缺点)。任何人要想成功,在现实中如果没有大人的帮助,几乎是不可能的。“畏大人”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二,不是令人讨厌的说教。 “圣人之言”。“圣”者,通“生”,能生万物,庇佑众生;通“胜”,让人胜利、圆满;又通“升”,天天向上,走向幸福光明。因此所谓圣人,必须拥有圆满的智慧和如火的爱心,这是做圣人的前提条件。他不一定拥有财权,但可以帮助大家互相合作,走上致富之路;他也不一定拥有军权,但可以帮助大家团结一体,走向太平和稳定;他更不一定拥有政权,但可以帮助大家发展教育事业,远离愚昧和落后,走向智慧和光明。总之,一句话,它可以帮助亿万人民过上好日子。“畏圣人之言”,首先是对自己好啊!是自己先受益,而不是别人。 由此可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才华横溢,文武超群的圣贤,何止成千上万,为什么唯有“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孔子,成为家喻户晓的圣人。为什么唯有《论语》变成村语俚言、成语广为流传。实践已经做出证明,将继续做出证明:孔子、《论语》、儒家文化,任何人只要“学者为己”,认真“学而时习之”,在明师的指导下,必定获得幸福圆满。,“畏圣人之言”,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三,不是令人讨厌的“道德说教” 李零只看到统治阶级捧孔子的表象,不知“圣人之言”的威力,把“圣人之言”——《论语》,视为令人讨厌的“道德说教”,“学道德,更不沾边”。自然“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所以尽管身居北大教授职位,年近耳顺,必然还是只“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悲哉?!怜乎?!其现实生活的写照,最有力地证明了李零不懂《论语》。
“君子有三畏”,老老实实,不自以为是,不自作主张,才是真聪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