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解读:朱熹解释说:“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论 语集注》: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厉悲哀的叫声,人因为 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回归生命的本质,所以说出 善良的话来。注: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遂以“冰寒于水”指后来居上。于,也写作“於”。唐 李宏庆《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序》:“既脱儒服披緇(黑色)衣,伏膺 奘公,未几而冰寒於水矣。”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绍兴末,﹝陆游﹞始赐第,学诗于 茶山 曾文清 公,其后冰寒于水。
孟子与告子关于人性善恶之辩。两千多年之前,同为儒家的孟子与告子曾有激烈争辩,孟子主张人性善,力图以“性善轮”,对王公贵族进行劝谏,为“仁政”寻找理论根据,却受到弟子告子的挑战,告子兼治儒墨,讲仁义而善口辩。孟子反辩:“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何谓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观点。“内圣外王”,意谓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其中,“内圣”是基础,外王则是目的。
孔子“君子三畏”之言,孟子并不以之为然。“圣人之言”。实践已经做出证明,将继续做出证明:孔子、《论语》、儒家文化,任何人只要“学者为己”,认真“学而时习之”,在明师的指导下,必定获得幸福圆满。,“畏圣人之言”,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三,不是令人讨厌的“道德说教” 李零只看到统治阶级捧孔子的表象,不知“圣人之言”的威力,...
关于“君子三畏”孔孟之间有矛盾。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孟子与其思想相对,孟子基本上一无所畏。天命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而已,个人对待天命的时候,基本上采取一种听其自然的态度。大人说的就是对于“大人”,孟子不但不畏,而且是藐视的。对于圣人之言,孟子也...
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释义:恒产与恒心。恒产(héngchǎn)指家庭固定的产业,土地、田园、房屋等;恒心(héngxīn):(1)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或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例如学习要是没有恒心可学不好。”鲁迅《书信集·致陈烟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
孟子所谓的四种圣人。孟子说,圣人有四种。伯夷[1],是“圣之清者”,也就是“圣人中最清高的”。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就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孟子说,孔夫子的处世之道,是“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孟子·万章下》)。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