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寻公平和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阡陌躬耕 2012-04-07

找寻公平和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20110514 11: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胡乐彪

 

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雷琛 摄

本报记者 王友文 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记得那天,从副一到副三榜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姓名,当时我的心全凉了!真的没想到,我的名字居然出现在正榜上。要是没有指标到校政策,我肯定无缘这所高中。回忆起去年中考看榜的情形,毕业于偏远的党山中学,现就读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一年级34班的王俊臣深有感触地说。去年毕业于滨湖镇古村中学的马加恩中考成绩距滕州一中正榜录取线差了41分,但因为享受到指标生降分录取的待遇,被顺利录取,3年下来可以为家里省下1万余元的择校费。

在滕州,近几年,每年都有上千名分数差了一些的学生受益于当地实施的指标到校政策,以正榜生的身份跨入当地的优质高中。同样,基本上每一所农村初中都因这项政策受益,升学重压有所缓解,看到了更多发展的希望。而这些教育发展的新空间来自滕州市在指标到校政策上的不断调试。

政策启动 调整生源流向

同诸多地区一样,滕州市推出指标到校政策旨在进一步引导生源的流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滕州市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指标到校政策,但是,实施一年后就暂停了。主要原因是我们当时采用了推荐制,出现了一些问题。该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吴家祥介绍,当年教育局将指标到校名额分解到学校,人选由学校推荐产生,虽然严格要求学校规范操作、公正选人,但是有些学校还是很难摆脱人情的影响。考虑到中招工作的敏感性,2005年指标到校政策被搁置了下来。

但是,推行指标到校政策是一道必须过的坎。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必须在生源上动脑筋。教育局副局长朱成民说,我们更明确地认识到,如果不通过中考招生来调整生源流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难以实现。

指标到校政策于2008年重新启动。当年,滕州市将滕州一中、滕州二中两所重点高中正榜招生计划的60%用于指标分配,同时改变了名额分配方式。

在录取资格的问题上,当地经过仔细研究,最终明确指标生应是经该市教育局学籍注册,信息技术成绩、考查科目成绩以及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均为C(含)以上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在籍初中毕业生。

寻找平衡 确保最佳效益

正是从那时起,滕州市教育局努力寻找政策的平衡点,确保获得最佳效益。

在政策的制订上,我们着眼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既要保证普通高中的生源质量,更要注意维护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根据当年初中学校的在籍毕业生人数和素质教育工作评价成绩分配指标生名额,并适度向农村薄弱初中倾斜。吴家祥告诉记者。

指标生的录取在统招生录取之后进行,而统招线降多少分录取才合适呢?指标生控制线的确定颇费了一番周折。2008年招生季节,当地明确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分别实行下降15分、30分的两条指标生控制线,这源于当地对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差异的尊重,毕竟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总体较高,拉开差距可更多地录取农村学校学生。

经过一番实践后,滕州市教育局发现,这样的指标生控制线仍然有缺憾,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初中因为总体办学水平较低,还是无法完成最终分配的名额。于是,当地重新在指标生控制线的确定上动起了脑筋,最终,一校一线的办法成形。为全市46所初中学校分别确定一个指标生控制线,这样,毕业于不同学校的学生,即使考了同样的分数,也会出现有的学生属正榜录取,有的属副榜录取的情况。

2010年中招中,滕州一中划定的统招线为592分,鲍沟中学、杨庄镇第二中学的指标生控制线是547分,降分幅度达45分。虽然这两所学校最终还是没有完成指标数,但是录取的学生数比起往年有了增加。

实施一校一线政策有助于我们针对不同学校的情况进行微调,进一步增加相对薄弱学校完成指标生计划的机会,应当说比较受欢迎。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张建广说。

当然,为了保证政策的稳健实施,滕州市在保证家长知情权上也有相应的制度措施。当地从2008年起要求,一定要在初中阶段择校的学生,要和教育局鉴定一份《告知书》,作为3年后不能享受指标生待遇的凭证。这一举措,促使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三思而后行。

一校一线 倾斜农村学校

一校一线政策,到底能给农村中学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在被采访的几所农村中学里,记者听到校长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希望

张汪中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滕州市南部的一所偏远农村中学,实行指标到校政策前,因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加之生源的不断流失,该校每年能考入滕州一中或二中的学生少之又少。

庆幸的是,学校这两年赶上了好政策,每年都有十多名学生考入滕州一中或二中。今年,不仅完成了市里定的15个指标,还超额完成了7个,共有22人考入优质高中。校长张庆坦激动地说:指标生到校的政策,在大大缩减学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使我们由单纯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对于这项政策,不少校长有新的期盼。洪绪中学校长甘晓波说,指标到校政策和其他政策正在产生合力叠加效益,几年来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从5年前的六七成降为现在的不到一成。他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大指标生的分配比例,并且进一步适当降低农村学校的指标生控制线。实事求是来讲,城乡学生所站的起跑线仍然不同,虽然学习成绩有差距,但潜质未必差距那么大,还是要给农村学校多一点倾斜。

甘校长的观点在滕州一中得到证实,王俊成和马家恩都是以指标生身份进入滕州一中的,一个学期下来,两名同学都较好地融入了班级,单就文化课成绩来看,都处在班级上游水平。应当承认,他们初中毕业时的成绩差距主要是城乡教育的差距造成的,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农村学生的潜力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滕州一中副校长李光增介绍,去年学校招收的600名指标生,现在成绩几乎都在年级的前三分之一,学校没有理由担忧生源质量的下降。

指标到校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质疑,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情况进一步调整现有政策,总的思路应当是明确的,那就是指标到校生的比例不低于60%,降分幅度适当扩大。朱成民说,滕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工作,尽可能发挥出指标到校政策的杠杆作用。

难题求解 编者的话:

指标到校政策是近年来许多地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遏制择校,均衡生源分布。在这项政策之下,原本生源持续流失,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因为在升学上得到了相应的优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生源,提振了发展的士气,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优质初中的择校压力。

指标到校政策一头连着公平,一头关乎效率,必然要经历一个探索、修补、完善的过程。到底拿出多少比例用于分配效益最优?指标到校生的降分录取幅度到底在哪个区间最合理?怎样才能保证家长和学生的知情权从而能够权衡取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选取了山东省滕州市作为对这项政策的一个观察点,看他们是如何思考、调试行动的,愿能给大家以启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