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士德》浪漫主义的史诗巨著

 优雅a 2012-04-07

《浮士德》浪漫主义的史诗巨著

背景说明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他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浮士德》是歌德最主要的代表作。歌德写作《浮士德》,从狂飙突进时期起到他逝世前一年完成,延续了将近60年,从《浮士德》第一部在1806年脱稿到晚年集中力量写第二部,中间停顿了20年。《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与魔鬼结盟,创造出许多罪恶的奇迹,死后灵魂被魔鬼掳去。歌德把这粗糙的民间传说加工改造,把浮士德提高为一个在人间不断追求最丰富的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最崇高的理想的人物。浮士德经过书斋、爱情、宫廷、美的梦幻等阶段的历程,每阶段都以悲剧结束,最后在改造自然的事业中得到智慧的结论,但他却在这瞬间死去。作者对与浮士德结盟的魔鬼也赋予了深刻的意义,魔鬼代表虚无主义,自以为看破世情,处处帮助浮士德加深罪恶,阻碍浮士德向上,但是以失败告终。因为无论是帮助作恶,或是阻碍向上,都刺激着浮士德不断努力地追求。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部分5幕,27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它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300年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跟他的抒情诗一样,歌德在这部悲剧里运用了欧洲所有的诗体,表达他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

名著概要

    魔鬼梅菲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于是

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泰初有道”的思想发生抵触。这时,他从郊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的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

便归魔鬼所有。浮士德就这样与魔鬼订立了契约。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产生了恋情。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她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亲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刑。这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无意逃走。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第一部到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当时王朝一片混乱,上层社会荒淫腐败,百姓啼饥号寒。而浮士德却获得皇帝的宠信,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招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魔鬼施展法术,于是香烟缭绕之中出现了海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当帕里斯拥抱海伦时,浮士德妒意大发,用魔钥去触帕里斯,幻影立刻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魔鬼带着他溜出宫廷。

    官场黑暗令浮士德对政治大失所望,使他转而追求古典美的宁静与和谐。魔鬼将他带回书斋。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在曲颈瓶里造出了人造小人何蒙古鲁士。何蒙古鲁士领浮士德到希腊寻找海伦。浮士德见到海伦后,两人结合,生下一子名欧福良。欧福良的形象是以英国诗人拜伦为原型的,他生来喜爱高飞,渴望战斗,听到远方自由的呼唤,他如闻号令,奋不顾身向高空飞去,不幸坠落在父母脚下。海伦悲痛欲绝,不顾浮士德的苦留,腾空飞去,只将她的白色长袍和面纱留在了浮士德的怀中。它们化为云朵把浮士德托起,飞回了北方。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以幻灭而告终。

    浮士德在空中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顿时产生了征服大海的雄心,借魔鬼之力,他帮助一个皇帝平定了叛乱,得到一片海边的封地。按照浮士德的命令,魔鬼驱使百姓为他移山填海,变沧海为桑田。此时,浮士德已是百岁的老人,忧愁使他双目失明。魔鬼命死魂灵为他掘墓,浮士德听到铁锹之声,还以为是群众在为他开沟挖河。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他不由得脱口赞道:“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依约倒地而死。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魂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了魔鬼。天使将浮士德接至天上,见到了圣母和玛甘泪。

知识链接

    1.悲剧

    悲剧本是戏剧的一种,与喜剧相对应。由于它主要表现的是人物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及在这种冲突中人物的毁灭,所以,人们也用这个词来比喻人的不幸遭遇。关于悲剧的本质,历来有各种说法,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这个观点对悲剧的实质谈得并不充分。

    在中国,有两个对悲剧本质的解释最为著名,一个是恩格斯的定义,他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另一个解释是鲁迅的解释,他认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或者更简短地说,表现美好事物的毁灭的作品就是悲剧性的。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学艺术的各个部门。

名家评述

    在德国文化领域中,没有比歌德更真实、更伟大、更不朽的人了。别的民族和时代可能有过或将有更伟大的诗人,但歌德对于德国文化,好比太阳对于大地,尽管天狼星具有比太阳更多的光和热,然而照熟大地上葡萄的是太阳,而不是天狼星。

    ——梅林《歌德和现代》

    人们有理由说,《浮士德》绝不是一个讽刺世人为欢乐t财富、权势等出卖灵魂的浅薄寓言。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契约并不是灵魂和物质利益的简单交换,而是人类不断奋发进取的精神向以梅菲斯特为代表的怀疑与否定的挑战。

    ——绿原《浮士德·译本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