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靖江,是有号称“苏北小江南”美名的一个美丽的城市,还有江苏第2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横挎两江,让人跨进这个城市前,都有异想不到的观点,那么大气的城市!现在正在超级速度发展中,让骑士想到生我养我的故土的魅力,让我有想家的触动,所以,个位准备好了没,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来到这个美丽的小江南吧,体验下不同的江南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站,江阴长江大桥,这里的大气不是靠嘴巴来说的明白的,一定要看,因为我觉的象一条大龙盘旋与两江,在桥上漫步着,吹着海风,看着长江水,滚滚滔滔,那中气魄是什么样的感觉,能用世间的美语可以拿来形容的,真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中增长英雄气概的感想!
接着,我们过了长江桥,来到我们第2站,美食点,品下淡淡美味的花茶,清香脾味!在阁楼中看着,长江的气派,品位着小江南的魅力,静静的等待着,美味独特的江南美食——蟹黄汤包!相传,靖江“蟹黄汤包”是三国时传下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身在东吴的夫人孙尚香万分悲伤。忠于爱情的孙夫人遥望滚滚大江,满含悲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过上苍和丈夫亡灵后,跳入长江。后人为了追怀孙夫人的忠贞贤淑,用面粉包上猪肉茸和蟹肉馅儿的馒头,前往奠祭孙夫人。这种肉馒头味道鲜美可口,竟引来了不少美食家的关注,很快就成了饭店餐桌上的热门食品,从三国起代代相传至今。“蟹黄汤包”到明清时代的制作工艺达到巅峰,美名远播。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路过靖江时,闻得靖江有“蟹黄汤包”之美味,特地在靖江逗留几日,而且品尝后赞不绝口。大家,可想美味是什么味道了!呵呵,我就不多介绍了,还是大家慢慢的品位下把!千万不要咬到自己的舌头哦!
下面,我们来到城市中,看着美丽的白马,就想到这个美丽的城市,因为白马是个靖江人的象征,传说三国时候,靖江的孤山还在长江之中。山上有一座寺庙和几十个和尚,当家师叫马良。每逢香期,乘船登山烧香的人很多。寺庙里养了许多马。有匹母马生了一匹小马,小马落地,四肢瘫痪,伏地不起,成了佛门的不祥之物。有一天,马良去镇江金山寺访师,临行前叮嘱管庙务的元清和尚说:“瘫驹虽没有用,但切莫轻弃,我们佛家是戒杀生的,如有人来买,可以把它卖掉”。马良走后不久,有位商人模样的香客来到孤山寺。他敬过香后,在山上游逛。当他来到马棚对瘫驹细细一看时,不禁失声叫道:“一匹宝马!”于是便走过去间元清和尚:“这匹瘫驹卖不卖?”严元清说:“卖的。但不知你愿出多少银子?”那人说:“我愿出一千两。”元清和尚听说“一千两”,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他正在惊讶,那人又说:“我随身只带五十两,先作定金,待我半月后来取马时,再全部付清。”马匹就这样成交了。时隔不久,马良从金山寺回来了。元清把卖马的情况告诉他,马良怎么也不相信这匹马会值一千两银子。当元清打开箱柜,把五十两定金拿给马良看时,马良才不得不信,但他感到奇怪,一匹瘫驹怎么值这么多银子?他担心那位客商有后悔之心,就吩咐元清和尚请来两位木匠,为马赶制一副木架,想把马扶上架,站一站,练一练马的脚劲,再牵出去溜达溜达,到时一手交货,一手收银,客商就无话可说了。正在这时,客商来了,说:“别忙,给我搬一块千斤重的石块来,压到马背上去!”广马良想:这样不把马压成肉酱呀?客商见马良犹豫,便说:“这是我教搬的,马压死了,与你们无关。”马良无奈,只得命和尚搬起石块,朝马身上一压。蓦地马站立起来了,四只脚像金刚柱一样,稳如泰山。和尚们一见,惊得目瞪口呆。有个小和尚向客商问道:“先生,你用的什么灵丹妙药,把这匹瘫驹治好的呀?”客商说:“我没有用灵丹妙药,只是你们不识这匹马罢了。它不仅陆地走,还能水上行、空中飞哩!不信,可以当场试一试!”客商骑上马背,扬鞭吆喝一声,宝马便腾空跃起,沿着孤山四周,在长江里走了一圈,仍又回到原处。马良一看,心中暗想:要是自己也骑上这匹宝马,上山过海,独来独往,那多好啊!就生了赖帐的念头,说:“先生,这匹马是我去金山寺时,元清和尚擅自作主卖的,他不知是匹宝马,现在我不卖了。”客商想:你们修行之人也见利忘义,真不应该。便轻轻一笑说:“那好,既然你们不守信义,我也就不买了,请退还给我五十两定金。”原来客商是位“识宝回子”,他知道这匹马的腿上有四根离水毛,只有马身上得到一定重量时,才愿站定,并且行走如飞,遇水不沉。此中奥妙,别人哪里知道,客商拿回银子,避着马良,偷偷地把马腿上的离水毛拔掉,告别马良离山而去。这一天,马良又要去镇江金山寺访师。他得意洋洋地骑上马背,要宝马驮他前往镇江。不料马一入江,便往下沉,被急流卷入江心。马良和马都淹死了,变成了石人石马,屹立江心,挡住滚滚而来泥沙。泥沙越积越广,成了大片沙滩。因这块沙滩是宝马入江涨起的,后人就叫这片沙滩为“马驮沙”。所以,这个传说,一直告戒着后人,做人要有信用,才可以当天而立,自己的才华没有人看到,那也没有关系,有道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吗?就是这中豁达,才造就现在靖江人的大气!
接着,我们去看看魁星阁把,绝对的一中气派又亮眼的阁楼,一样可以把其独特的江南才子的味道衬托着,如火如天!还有岳王庙,马洲书院,钟楼,四眼井
,等等,你可以看出,江南的风情,在这里一样不输与其!虽然,没有那些太多的古风建筑,但是也是完全的小桥人家的美丽写照!
在下面,我想大家肚子都应该很饿拉把,我这里在推荐几中,这里的特色小次给大家,亲子粥!稍微填下肚子,因为我们下一站要来到,苏中第一山的孤山,可能现在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山很小,但是对于故乡人来说,这也是一中骄傲!
孤山忽自拥平沙,下界犹连十万家。
天压海门烟雪渺,风搏山寺竹松斜。
渔灯明灭缘遥岛,鲛宝参差带落霞。
绝顶夜深衣袂冷,愁看北斗是京华。
是明代靖江县丞韦商臣夜登孤山后写下的《登孤山诗》。
这首可以写出其美丽,据传,远在孤山还是茫茫长江中的一座孤岛时,即有名曰“大德”的高僧,来此开荒拓土,降妖伏虎,建寺办道。由于靖江至明成化七年(1471年)方才建县,正德元年(1506年)始有史书编纂,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不甚翔实。“孤山诗钞”收录了元朝朱一冯的《游孤山》,诗云:
翠微百尺涌江头,蹑屐扪萝快此游。
石磴陡悬苔缝合,梵钟遥度鸟声幽。
千帆影外群山拱,万里流中一柱浮。
薄暮月明天似水,坐来凉气侵高楼。
由此可见,最晚至元代,孤山已有寺庙,而且已具相当规模——陡壁悬崖中有供人攀登的“石磴”、有钟声悠远的寺院“梵钟”、有高处不胜寒的“高楼”……孤山“孤”得神奇,让平原上的人们为之陶醉。从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开始,靖江人就着意修饰它,打扮它,在山上陆续建成以孤山寺为中心的建筑群,使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沿着孤山南坡山路拾级而上,半途有座石坊,题额为“蹑云”,故称“蹑云坊”,意即“脚踏云雾而上”。蹑云坊是靖江现存最早的石坊,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两旁石柱刻有楹联:“对此长江左蠡烟波今宛在,位当绝顶西湖风月定何如。”题额和楹联,都是明代万历42年(1614年)靖江知县赵应旟手书。这副楹联气势宏大,写出了孤山峻拔秀逸的特点。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如今两侧对联早已剥蚀殆尽,只有“蹑云”二字依旧熠熠生辉。蹑云坊下,有一块比蹑云坊历史还要悠久的摩崖石刻,见证了孤山的盛名。明嘉靖丙戌年(1526年)夏天,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曾经在此祈祷上苍,普降甘霖。时人为了纪念这次祈雨,在旁边的巨石上刻下了“嘉靖丙戌年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祷雨于此”的碑文。走过蹑云坊向东,地势稍平,不远处有关圣大帝祠,折转向西有土神祠,再向西转而向北为山门,门东有三茅真君祠,门西高坡为仙人台。此处古柏参天,葱郁一片。古柏丛中有庵,叫观音庵。正北有重门,进入重门就到东岳行宫,也就是孤山寺的正殿。殿内有佛像百尊,金碧辉煌,流光溢彩,一峰之上,佛道比邻,正应了 “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诗句。孤山寺后有“不孤亭”,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后山顶上有“望江楼”,登楼远眺,澄江如练,平畴百里,其景色确实不逊于“西湖风月”。由于战火频仍,除蹑云坊尚存遗迹外,其余建筑都在民国时毁圮,只是从史料记载上,仍然可以想象当年孤山的壮丽景象。山色秀美,建筑宏伟,加上美丽的神话传说,使得孤山以极为丰富的文化蕴藉而受到骚人墨客和历任县官的青睐。他们登临抒怀,诗文唱和,对孤山尽情地礼赞,光载入旧县志的赞美孤山的诗,就有数十首之多。有些诗意境优美,艺术性很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明代靖江知县朱勋散文《孤山记》则从军事角度叙述孤山的价值:“……更立重兵,俾此山与狼、圌(指南通狼山、镇江圌山)上下响接,则外可控制江北,内可以固江阴藩篱,彼诸不轨,能飞渡哉?”这说明当时近江兀立的孤山地势十分险要。文人雅士喜爱孤山,普通百姓更把孤山当作圣土膜拜。靖江民间有名谚语,叫“三月三,上孤山”。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孤山举行庙会,靖江和周邻泰兴、如皋等地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朝山进香,人流潮涌,摩肩接踵。有民歌记载了这一盛况:
三月初三雨蓬松,西沙香客总奔东。
靖江有个孤山节,年年烧香到山中。
诚心去把孤山上,不怕毛雨顶头风。
近者一去二三里,远者来之有车工。
父子夫妻昆弟友,朋友信众一路同。
肩上掮来手里抱,背上又驮小孩童。
路上行人无其数,百花开放满园红。
除了进香,顺带还要赶集,山下就是盛大的节场,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除农用器具、日用杂货之外,少不了孤山特产——“叫鸡”。“叫鸡”是孤山周围的一些民间艺人选择山上粘土揉捏、烘烤而成,造型为小狗、雄鸡、水牛、蝙蝠、老鹰等动物,拙朴而又夸张,十分生动。因为小狗造型的最为常见,所以又通称“泥狗子”。艺人们在烘烤前已钻出孔眼,烘烤后再涂上彩漆,既能吹响,又可把玩,孩子们都爱不释手。现在山脚下的地摊上还有出售,“口瞿口瞿”的哨音,洋溢着孩子们的欢乐,更唤起大人们童年的记忆。
“前山的黄泥做叫鸡,后山的红泥好充饥。”“叫鸡”让孩子们快乐,可提起充饥的红泥却令人心酸。旧社会遇到灾荒,孤山四周的百姓就到山北坡去挖“观音土”,挖下去一尺多深,就会看到一片片粉红色的“嫩石头”,手指一碾就成粉末,水一泡溶得稠稠的。穷人们把这“嫩石头”捧回家和上一点杂粮、野菜、榆树叶煮熟,勉强充饥度荒。因为传说这“嫩石头”是观音菩萨给穷人度荒,“观音土”之名便由此而来。其实这观音土只是风化的石头,吃下去根本无法消化,吃多了更会排解不畅,甚至结胀而死。百年来,孤山的景物发生了很大改观,当年的建筑更是所剩无几,连许多神话传说也渐渐不为人知。但与此同时,孤山这座集中了靖江自然与人文奇观的“宝山”,日益受到靖江人民的重视和保护。1993年起,孤山的开发已列入靖江市政府的建设计划,当年就恢复了“三月三”孤山庙会,盛况不逊当年。靖江市政府和孤山镇政府还对孤山上下的建筑和景点制定了具体的规划。十余年来,孤山寺先后兴建了山门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三宝楼等设施。寺内6.5米高汉白玉观音像以及8米高铁铸药师佛像,是周边地区同材质中最大的佛像。如今,孤山景观区依山傍水,山与水相媲美,山与树互映衬。景观区内曲径通幽,寺院梵音。漫步山前绿草如茵的广场,游廊、古树、曲径、美石……仿佛一眨眼,走过岁月尘烟的孤山洗去了尘埃,让人眼前豁然一亮!登上孤山,山更青,林更幽,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徜徉其间,可看长廊诗抄,可赏妙曼佳音,可观日出江影。这正是:
三月莺花堪载酒,一是冠盖此披襟。
沧波浩渺迷蓬岛,香界迢遥出梵音
当然,这也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靖江城往北8里许,有座50多米高的山,名叫孤山。据说它的来历是这样的。
从前有位中年妇女,患了不治之症。病重时,她对儿子说:“我快死了。你爸爸要为你找后母的,如后母待你好,你要孝敬她,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如待你不好,你就到我坟头祷告几声,由我来惩罚她!”小孩听了说:“妈妈,我一定牢记你的话。”妈妈微微一笑,断气了。小孩的爸爸草草地把她埋葬在村头田里,挑了个蔑盘篮大的小坟墩。半年后,小孩的爸爸果然找了后妻。后妻心狠手毒,把小孩看成眼中钉,经常趁丈夫外出时,打发孩子放羊割草。孩子一走,她就和自己生的小孩吃好饭好菜,把锼粥烂饭留给前妻的孩子吃,弄得孩子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小孩遭受虐待,实在忍不下去了,便来到妈妈坟上,哭诉说被后母欺侮的情况,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梦中他看见妈妈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摸着他的脸说:“好乖乖,你把饭菜吃下去,回家吧!”小孩醒了,方知是梦,睁眼一看,四野漆黑,吓得赶紧回到家中。
小孩到家一看,屋里挤满了人。只见后母躺在床上,喊肚子疼,额角上沁出豆大的汗珠。左邻有舍的阿姨奶奶们则趁机说:“恐怕是大姐鬼魂附体了,还不烧香化纸敬敬她啊!”后母虐待孩子,心里发虚,赶忙爬起,跪在小孩生母的牌位前,磕头作揖说:“大姐啊,你饶恕我吧!从今以后我一定把你的孩子当成亲生的一样,不再欺侮他了!”小孩心中想:爸爸经常外出,自己还得靠后母照应,也跪到后母身旁,对妈妈的牌位哀求道:“妈妈,你保佑保佑后母吧,相信她会待我好的!”说也奇怪,睡到半夜,后母的肚子果然不疼了。第二天,后母挑着饭菜与纸钱,带领小孩一同到坟头祭扫。她跪在坟边说:“姐姐呵,你不要再记妹妹的仇了,为聊表我的心意,我每天为你坟上添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连挑了三年土。西天王母娘娘看到小孩的后母天天往坟上挑土,确有悔改之息,被感动了。一天夜里,她派出山神,往小孩妈妈的坟上报了一夜土,坟就变成了一座小山,即现在的孤山。
看完,我们来到普通人家,看看其为什么叫做小江南把!
靖江农村房屋的布局颇具特色。村前有河,村后有沟。村中房屋排列整齐呈“一”字形,屋后是竹林或桑园。
贴“福”字 木匠说: 手执福字喜洋洋,我替主家封正梁; 福字贴在龙口上,富贵荣华万万年; 福字写得四角方,好时好日我来装; 左边福是长命富贵,右边福是金玉满堂。 恭喜主家。 主家应答:托福,师傅! 祭梁 木匠说: 一拜天,夭官赐福; 二拜地,五谷丰登; 三拜朝阳千载盛; 四拜福地万上兴。 恭喜主家。 主家应答:托福,师傅! 上梁 木匠甲说: 脚踏云梯步步高,张班鲁班把手招; 主家上梁良时到,金龙登科上早朝。 木匠乙说: 新打大斧亮堂堂,我替主家造高房; 今年砌座逍遥府,明年又造宰相堂; 宰相房里生贵子,子子孙孙状元郎。 木匠乙说: 新打大斧亮堂堂,我替主家造高房; 左边文星扶玉柱,右边武曲托金梁; 金梁登科逢黄道,玉柱成行遇紫微。 恭喜主人。 主家应答:托福,师傅! 抛梁所谓抛梁就是木匠将主家事先准备的糕点,粽子,糖果从梁上撒下,让看热闹的邻居和亲友争抢。
这对主家是一种荣耀,对得到糕点、糖果的人是一种吉利。
木匠说: 一抛金,金从天降; 二抛银,银满库仓; 三抛米团和糕,主家代代做阔老; 恭喜主家千年好,东邻西舍万年和。 此时主家向木匠赏“喜钱”,鞭炮大作,梁上好了。
接大斧主家从木匠手中接过大斧
木匠说: 斧头生来亮堂堂,老君炉里炼成钢; 接到堂内千年福,接到库内谷满仓。 挂万年青万年青是长青植物,象征吉祥如意。
木匠说: 万年青来万年青,左脚金来右脚银; 昨日还在苏州城,今朝已到万福厅
然后在买点,靖江竹编把!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咏竹》)
可见其的价值,因为时间关系,但回去前,请买上这里特产,猪肉脯!然后我们要坐上回程车,来到最后一站,临渡!车子开上汽船,人在江面上,直观长江水,在同样的气派中,结束这次靖江一日游玩!我是这次导游,骑士!欢迎,大家以后一起来靖江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