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戒嗔其人其作

 行为准德为先 2012-04-08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9-06-20  
  释戒嗔在网上这样介绍自己

  小时候因为家贫,12岁时被母亲送入寺庙,母亲不断地给方丈磕头,一直到方丈收留了他,如今已经20岁出头的戒嗔,因为从小喜欢听师父讲故事,在天明寺的施主为僧人们捐献了几台电脑并可以上网之后,戒嗔也开始尝试着在网络上讲哲理故事。

  在发帖之初,戒嗔曾引起网友热议:遵守清规戒律的和尚该上网吗?

  戒嗔一度请求天涯封帖,但后来得到师父的支持才继续开帖,并最后成为他都没有意想到的网络红人。

  释戒嗔走红后,有网友为他的故事自发配图,把他的故事到处转载,还有喜欢他的网友根据戒嗔所述的 “淼镇”、“天明寺”,到江浙一带地名相同的地点去寻找他,但由于戒嗔所说的地名、寺庙名是化名,小和尚的身份至今未确认。

  “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给施主们讲故事来了。”释戒嗔这样开始他的讲述。

  戒嗔讲述的都是自己身边的小故事,但每个看似平常的小故事,都暗含禅机,在释戒嗔恬淡如水的讲述中,带给阅读者意外的启迪。

  网友纷纷称赞戒嗔的故事类似于杂志上的“心灵鸡汤”式的文章,但这位“中国版一休”却幽默地回帖说:“戒嗔是吃素的,这些故事永远不会是心灵鸡汤,最多也就是心灵蘑菇汤。”

  《戒嗔的白粥馆》的出版者——曾任漫友文化副总编辑的丹飞说,有近百家出版机构在戒嗔的帖子里向小和尚大抛绣球,寻求小和尚联系方式,表示愿出足额香火钱,只是为了小和尚同意“施主们”将小和尚故事出版成书。但小和尚却“按兵不动”,直到丹飞打动了他。

  丹飞介绍说:“我在小和尚的帖子里留言,想接触他,一周后他回应了我,因为他感到我的留言对他的作品理解得比较深入。我们通过QQ和电子邮件联系,最终敲定了出版计划。”

  戒嗔的故事都是身边小事,在戒嗔的故事中,充满了这样来自生活的哲语,朴实无华的讲述颇有“润物细无声”的力度,像白粥一样味淡而暖心,譬如:“每个人都行走在蓝天之下,如果你没有感觉到,那是因为你没有抬头向上看。”“智缘师父左手有点残疾,如果你从左边看他,他就是残疾的;如果从右边看他,他就是健康的。”“如果想被阳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间,一味地躲在角落里,佛也没有办法。”“有时候,我们苦苦追寻着一个答案,却始终没有意识到答案早已经在我们手中了。”

  一个个抚慰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引人顿悟的禅机,在释戒嗔恬淡如水的心灵讲述中缓缓展开。释戒嗔的讲述“平淡”得如同一钵“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可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故事和其中折射出来的人生智慧,润物细无声,悄悄抚慰了每一颗倾听的心。

  披一件不起眼的僧衣,品一钵淡淡的白粥,是这世间,最纯净最质朴的真谛。开解,放下,不尽禅意,绵绵佛心。给心情放假,用朴素的禅机开解生活的迷失。(稿源:宝安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