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国经王美芳仕女画选 (附文:古代仕女的衣装)三

 悠然的百科 2012-04-08
赵国经王美芳仕女画选 (附文:古代仕女的衣装)三


历代妇女的服装,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习尚不同,其服 也各不相同,且变化颇大。即使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内,服装式 样也经常反复,如上衣的袖子,由宽变窄,又由窄变宽。此种 反复情况从汉魏就已出现,尤其是唐代,这种变化和反复更 大。尽管历代妇女gR式千变万化,然而自明、清以来,甚至是 现今的仕女画,都采用唐、五代的妇女服式,并加以综合,归 纳,成为现今仕女画家常用的仕女服式。以清代仕女画为例, 改七芗、费晓楼等画家,从不把清代妇女服式作为仕女画服 式,推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清代旗装或汉装都不美,不适宜入 画。《红楼梦》中人物的服式也可证实这一点,此书作于清代, 但书中所有仕女人物全部着明装。这种借前代优美的服饰美化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主人公的艺术处理手法,无可非议,因为 汉代广袖 究意不是描写历史上的 真实人物。试想,将清 代的旗装和当时汉族的 宽边大裤袄放在林黛玉 等红楼仕女人物身上该 有多难看。所以现今拍 摄的红楼梦电影中的仕 女人物,全部着明装, 是有道理的。现将历代 仕女画家所采用的仕女服式,按不同时期分如下几类:
魏广袖 西魏广袖 六朝广袖 初唐广袖 晚唐丰宽袖 五代窄袖 宋丰宽袖 等


以上所举仕女画服式,仅仅是历代几个有代表性的仕女画 家的作品中的一部分,如果要求按照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细 致的分类说明,则远远不够。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服装分 为贵族与普通劳动者两大类,贵族服装中又包括后妃,宫廷妇 女,女官、才人、美人等不同品级,而且还有礼服和便服之 分。普通妇女的服装,在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也不一样。所有这 些服装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一定的名称,有的虽然在古书和古 画上有记载,但名称与图对不上号,有的早巳失传,无法考 证,就是现在的历史戏服装,也早就改变了名称。如京剧旦角 的水袖,原来是古代妇女的亵衣(即很薄的贴身衣服),在仕女画中称为衬衣,后来为了舞台效果,将水袖和上衣的袖口联 在一起,于是有人便将旦角穿的水袖服装画在仕女人物身上, 看上去非常生硬。虽然戏剧和绘画中的服装在历史上都有一定 考据,但毕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画古装仕女时(尤其是历史 人物),绝不能简单地将戏剧服装硬搬到绘画中,必须从历史 材料中考证。


仕女画服式经过历代画家的继承、改革和发展,已有很大的变化。虽然其中也有反复(如宽袖、窄袖的反复),但五代 ,以后已逐渐定型。历代仕女画家笔下优美的服装式样,既是当 时妇女服装的写实,也是画家们艺术夸张的杰作。 《八十七神 仙卷》是最好的例证,那仙女们披戴的长长的飘带,舒卷、飘 延,非常好看,更增强了画卷的神话色彩。反之,如果画《嫦 娥奔月》将嫦娥的服装设计为真实服式,并将飘带画得很短, 则大大减弱此画的艺术效果。 近代仕女画家们,综合了晋、唐、五代,宋、元、明各代 甲的优点,去粗取精,增减补充,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借鉴前人宝贵的经验,加以改革和创新,成为现今仕女画所常用的服饰。
(—)领边 领边都画有花纹图案,要求纹样与袖边花纹相统一,色彩 也应与整体服装的色调相协调。领边式样有对衬和左大襟两 种。
(二)衬衣 衬衣和衬袖都属于很薄的贴身衣服,古时称为亵衣。一般 说,画衬衣应用薄粉染,或用粉勾出。若上衣用白粉,则衬衣 可用殊砂。
(三)上衣 绘画和工艺品塑造仕女形象常用的上衣式样有两种:一种是紧身的,胸以下部分塞进腰裙里;一种是较宽的类似衫子的雕氏衣袖有窄袖、宽袖及半宽袖三种。上衣色调的处理极为 重要,一定要与所画仕女各部分衣带色彩相协调,还要与画面 中箕他仕女人物衣服的色彩相协调。对于画中的主人公,其上农的色彩设计则更应从主导地位和整体出发。
(四)大带 大带又名风带,是仕女衣饰中主要的带子。正由于大带飘患舒卷,大大增强了仕女动态的美感和神采。有人说“吴带当风” (唐代吴道子画的衣带都有风势),这是指的这类风带。
五)裙腰 裙腰是指仕女服装腰裙上端——段用白布或白绫做的裙头,。裙腰可用白粉勾出,或用浅色粉画些图案。有些图案切不可用深色画,因为裙腰上的图案颜色深了就会破 坏仕女服装的整体色彩),这一段白色裙腰哈好把人物的上身 和下身分隔开,给人以清丽优美的感觉。裙腰的位置一般画在 胸部稍下和腰以上为好,这样处理,使人物的体态有亭亭玉立 之感。反之,裙腰的位置画得太靠上或太靠下,体形则显得笨拙。


(六)腰裙 腰裙是整个仕女服装中装饰性很强的一个部分,它紧紧缝 接在裙腰的下面。腰裙上一般都画锦。锦的色彩极为绚丽,有 的强烈鲜明,有的隐艳古雅。其图案纹样与古代建筑上的雕梁 画栋所沿用之花纹图样有很多相同或近似之处。 从五代的仕女画作品中,可见到穿腰裙的仕女人物,而唐 代画(包括壁画)中的仕女服装,几乎都没有腰裙。据此可证 明唐代妇女是不穿腰裙的,所以我们现在画唐代仕女服装切不 可画腰裙。仕女服装上有无腰裙标志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 点很重要。由于唐代妇女不着腰裙,而是将长裙(即土裙)系 到胸部,体形显得格外修长,因而,唐代仕女画中所表现的仕 女体态也非常窈窕。

(七)正面小带 正面小带在仕女服饰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一根用双 带打成花结系在腰裙上作为拦裙的带子,从胸部往下垂直系下 来,恰好在人的中央部位,所以称为正面小带。此带不能系玉 碱,因为玉佩有一定的重量,挡在膝前,不便于行走。
(八)侧面小带 用以系在人物的腋下侧,或左边,或右边,很少两边都 有。它的主要特点是系有环佩,与正面小带有很大的区别。但 无论是正面小带或者是侧面小带,从它们随风飘动的动势来说,都应和人物身上大带的飘动互相交错、配合,以苎竺A物 的姿态生色。此外,大带和小带顺着风势曲折飘动的动势,在 构图上应避免出现重复和紊乱现象。
(九)环珉 环舜用玉制成,式样主要有单环、套环、三环三类。古代 妇女佩戴玉环行走时互相碰击,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古文 “环碉晌叮哨”即指此。在古典文学作品中, “环巩”还与 “娥眉”、 “蝉娟”、 “粉黛”等名词,作为妇女的代称,唐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的《咏明妃》就有“环冤空归月 夜魂”之句。 我们现在画环风的纹样时,切不可忽略佩戴人物所处的历 史时代,如画汉明妃或蔡文姬佩戴的环佩,必须用汉代纹样, 才能与那个时代的服饰相吻合。
(十)腰裙边 腰裙边在裙的下端,一般不画花纹,如果画上花纹则显得 杂乱,反而不能突出腰裙上的花纹。其色彩的处理要服从腰裙 图案颜色的需要,如腰裙图案为深色,腰裙边就必须用浅色, 反之,前者为浅色,则后者应为深色。

(十一)土裙 由于这种裙很长,下端拖在地上,所以称为土裙。古代, 裙不但是妇女的主要服装,男子也有穿裙的,晋书“裙屐之 士”即是指那时的男子。古时的“裳”类似裙,男子穿裙的习 尚从汉代流传到宋、元,此后逐渐改为穿裤。 ”;关于妇女的长裙,古诗文中有生动的记载:唐代李群玉诗 :裙拖六幅三湘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潜确类书“长安士女 春蝣,竞解裙四围,谓之裙幄”,可见裙的幅度之大、之长。 宋、元、明以后,又出现了很讲究的百褶裙,特别是明代,妇女几乎都穿。至清代,百褶裙作为礼服,更为高贵。 土裙在仕女画HR装中所占比例很大.尤其是唐代仕女画人 物的裙,因为从胸以下画,显得特别长,五代以后虽然从胸部 稍下开始画裙,由于多了个腰裙就显得短了些。画土裙的线, 一般要用淡墨,特别是有腰裙的土裙,更应用较淡的墨色勾 出。当然也有用重墨勾的,如张萱《捣练图》及周防《调琴啜茗 图》等。均用重墨勾出。这是因为他们所画土裙着重色,必须 用重墨勾。此外,还要注意人物腿部的结构、比例及动态变 化,才能使人物的姿态真实、优美。
(十二)凤头鞋 这是用风头装饰缝在鞋前头的鞋,叫风头鞋。中国古代妇 女被迫缠足(从五代开始),既不健康,又很丑陋,因此历代 画家画仕女很少画脚,只有唐五代的仕女画稍露一点鞋头。由 于这种鞋头代表了五代以前的天然足,比较健康,至今仍然可 以采用。也有人认为仕女裙子太长,不应露鞋头,但从人物整 体考虑,适当露点更好。同时经过着色处理,与服装颜色相 配,可克服上重下轻的缺点。十三)头绳 是用以束发的,主要画在仕女脖颈后面的一束发髻上端。 头绳的颜色可用殊砂、朱瞟,也可用赭墨勾金。其色彩的处理 应与人物服饰、头饰的色调相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