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25)清泄肝胆方

 关东老圃 2012-04-08

25 清泄肝胆方(印氏方)

[方药组成] 柴胡10克,黄苓l2克,半夏12克,青皮l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蔓荆子l2克.苍耳子1O克,大青叶1 5克。

功用: 清泄肝胆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羞明畏光,耳胀耳鸣.口苦.甚则汗出呕吐.舌苔白腻,咏弦滑。

辨证要点:本证系少阳胆经受病,痰热上扰故见头晕目眩、羞明畏光足步阳胆经之脉络于耳,故见耳胀耳鸣;胆热则气逆于上,故见口苦呕吐。

适应证: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加减法] 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葛根3O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验案] 聂某,男,74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733223 初诊:l 994年2月17日主诉:眩晕发作1天病史:患者于今日凌晨4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欲吐,胸闷气短,自服硝酸甘油、长效心痛定等,症状不缓解,故来院急诊。

检查:BP l50/90 mmHg,神志请,面色无华,血常规正常,血、尿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心,肺(-),肝胆未触及 B超示:慢性胆囊炎。颈椎X线片示:颈椎病。颈部多普勒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舌质暗,苔白,脉细滑。

辨证:肝胆湿热,痰火郁阻,清阳不升。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法:清泄肝胆,除痰降火,佐以活血。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青皮10克,枳壳10克,竹茹12克,龙胆草10克,山栀1O克,制南星6克.丹参30克,茯苓1 5克,葛根3O克,川芎l0克.夏枯草15克,生姜10克,珍珠母60克(先煎)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改服。

二诊:1994年2月25日药后头晕耳鸣明显减轻,视物偶感旋转,恶心呕吐已止,惟感头胀,耳如有物堵塞.咽红而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已效,原方去生姜加大青叶15克,泽泻3O克,7剂.每日1剂。

三诊:1994年3月1日,眩晕基本消失.视物已不旋转,咽痛亦愈,惟时仍耳鸣,舌苔薄白,脉细滑.继服原方7剂,以期痊愈。

按语:该患者经西医诊断为颈椎病、推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中医辨证属于肝胆郁热,痰火上扰清窍,故见头晕目眩,足少阳胆经络于耳,故见耳鸣耳胀,甚至耳聋。治疗当以清泄肝胆,降火涤痰,方中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清肝胆而泻火热半夏、竹茹清除痰热而和胃降逆;青皮、枳壳舒肝下气降火而除痰热,大青叶清热解毒以疗咽炎;葛根、丹参、川芎扩张心脑血管,活血祛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临床凡见眩晕、羞明不敢睁眼、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率先使用本方,效果一般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