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椎动脉型颈椎病,压百会穴有奇效

 su4380 2020-01-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以颈椎及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组织对颈部脊髓、神经、血管、软组织构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椎-基底系缺血而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

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项强”、“颈肩痛”等范畴。其病多属虚证,总因人体上气不足,督脉阳虚,气血不能上荣,瘀滞留着,痰湿停聚,风寒湿邪内侵,经气运行受阻,脑失所养所致。
 

我们从临床资料中认识,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督脉阳气虚衰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形成的重要原因,阳虚痰瘀阻络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结果,因此,振复阳气,温经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压灸百会穴具有振复阳气,补益脑髓,升清降浊,活血通络,温经通痹之功,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调整患者督脉阳气,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痛、周身冷汗、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等症状。

1、治疗方法:

1)压灸百会穴:先以万花油涂抹患者百会穴处,再以艾柱直接灸,熏灸至约剩下1/3高度、有灼热感时将艾柱压熄,使热力缓缓透进穴内并向四周放射,每次5壮。会南少林火功推拿的网友可以直接用火功冲击代替艾灸,不仅效果更好,而是也更方便省时。

2)针刺治疗:颈部病变椎体夹脊穴电针和针刺风池穴(双) 法。灸后取俯伏位,取颈部病变椎体夹脊穴,用1.5寸毫针斜刺0.5-1.0寸,各穴得气后加脉冲电流,选用疏密波,每次30分钟;风池穴(双)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斜刺0.8-1.0寸。以上治疗均每日一次,一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不会针灸的网友,可以制作一个小棍针,以棍代针操作,小棍针既有按摩的效果,又有间接针灸的功效,可谓一举两得。

如何制作棍针呢?方法附在文后。

3)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天自行作“犀牛望月”颈部功能锻练3次,每次5分钟;方法如下:头颈部后仰呈抬头望月式,然后以两手掌小鱼际部位沿颈两侧作自我搓动4-6次,再以拇食指于颈肩斜方肌处作捏拿动作,反复4-6次。

2、临床体会

将椎动脉型颈椎病辨证分为四个证型,其中虚证占总数的64.7%,气血两虚型患者占29.4%,肾阳不足占35.3%;虚实夹杂占35.3%而气虚血瘀占14.7%,气虚痰凝占20.6%。34例中气血两虚与气虚血瘀疗效最佳,愈显率均为100%,而气虚痰凝与肾阳不足疗效较差,愈显率分别为57.2%及50%。

3、讨论

1)压灸百会穴的作用机理

百会在巅之正中,别名三阳五络,属督脉;督脉总督全身之阳,统帅诸经,使脉道通利,清阳得升,气血上注于头。《针灸大成》:“百会……主头痛目眩,百病皆治”,艾炷灸百会可振复阳气,补益脑髓,升清降浊,温经活血,为治疗眩晕之要穴,配以独特的压灸方法,更能振奋阳气,散寒化湿,醒脑开窍。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全身经络脏腑存在着广泛联系。华佗选用《内经》中的夹脊穴,用灸法治疗“脚躄不能行”。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位在颈项,为督脉所过部位,故针刺选穴以颈夹脊穴为主,可获调和经络气血、平衡阴阳之功。

2)结合电针疗法的依据

研究表明,针刺颈夹脊可以增大椎动脉直径,增快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针刺颈夹脊后,通过改善颈部椎枕肌群的紧张状态,调节椎体和椎间盘的位置,缓解或解除椎动脉的压迫,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达到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及前庭功能、平眩止晕之目的,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是治风要穴,新经络提示《通玄指要赋》曰:“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的作用,可以改善脑动脉的弹性和紧张度。因此,针刺风池、华佗夹脊穴能疏通经络、调畅局部气血运行。

4、专家点拨

灸法是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增加局部病变软组织的供血,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水肿,从而消除无菌性炎症,缓解软组织受压,有助于恢复椎基底动脉对脑干的供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多年来笔者将压灸百会穴应用于临床,从辨证与辨病结合着眼,佐以针刺风池穴及颈段夹脊穴;治疗期间并配合加强颈部功能锻练以活血祛瘀,温经通络,两者相得益彰,效果更佳,有明显改善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及督脉阳气虚衰的作用,其疗效肯定。说明压灸百会穴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都有良好作用,而且无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也是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