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实现自己,发现孩子

 吾影吾踪 2012-04-09


  “我想做一些事情,让我的孩子为我骄傲。当他们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妈妈时,能够说:‘哇,我的妈妈做过那些事情呢!’”

慈善,亲子,带孩子做慈善
张旻与她的小团队也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节。

  “如果没有孩子,我一定会去山区支教。”张旻 在采访开始的时候这么说。其实,很多人都 曾说过类似的话,有过类似的理想。而这些理 想由于代价太大,往往最后都被现实粉碎。于 是,大家都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其实张旻直 到现在也没能去山区支教,但她仍在为自己的 想法努力争取,以期在现实生活的有限空间里 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善意。

  张旻说她是倒着长的。在孩子出生以前, 她一直是循规蹈矩地生活,几乎没有“疯狂的 念头”—比如一个人去旅行,比如为了慈善筹 款而近几年来数次参加宣明会与乐施会举办 的“毅行”活动,比如长途跋涉去探访千里之 外的希望小学。可是,孩子相继出生了,一儿一 女,他们改变了张旻,让娇小的她身体里充满 了力量,把这些“疯狂的事情”一件件完成。

  “我想做一些事情,让我的孩子为我骄 傲。当他们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妈妈时,能够说:‘哇,我的妈妈做过那些事情呢!’”也因为孩 子对她来说是礼物与恩赐,她满心感恩,想为 别人做点儿什么。

慈善,亲子,带孩子做慈善
虽说张旻是环球资源集团TradeShow的经理,但是玩起游戏来一样投入。

  不让善意成为自己的负担

  张旻所在的环球资源集团在汶川地震之后,为 四川广元苍溪县援建了一所登高希望小学。去 年某天,同事间偶然聊起这件事情,大家都说 不知道现在那些孩子怎么样了。张旻很想去看 看,这个想法与另一位同事一拍即合,他们给 登高环球资源希望小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询 问情况,并随即在同事、朋友间开展了小范围 的募捐。

  张旻很赞同王石当年建议万科员工捐款20元的做法。她笃信慈善不能涸泽而渔,不能 成为负担,更多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更高的金额有价值。在这次的募捐倡议书中有 这样的句子:“真正的爱心不在乎多少,5元10元,那些需要学习教具的小朋友们也一样感 激不尽。”

  此次募捐限定每个人捐款不能超过50元 人民币,就算是公司高层也不能超过200元。 张旻更希望公司高层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客户资 源,提供物品赞助或者更加便宜的采购渠道。 他们总共募集了2万多人民币,但是由于获得了 客户厂商的赞助和折扣,为希望小学购买了篮 球、音响器材、乒乓球台、乒乓球拍、新华字 典、口琴等很多孩子们需要的东西,花小钱办 了大事。

  不让善意成为别人的负担

  张旻和同行的朋友们把探访的时间定在六一 节。他们没有事先告诉校长到达的时间,不希 望老师和孩子们为他们准备什么。这一方面是 不愿意增加学校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 够见到最真实的情况,能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 孩子们的需要。

  飞抵绵阳,第二天又经过了7个小时云霄 飞车般的盘山路,傍晚时分,张旻一行五人终 于到达离学校还有6公里崎岖山路的岐坪镇。 当他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孩子们刚吃完晚餐, 陆续从食堂回学校。远远见到他们,好些孩子 露出灿烂的笑脸跟他们挥手打招呼,热情地 凑到镜头面前摆姿势拍照,倒让张旻他们有些 手足无措。

  新建的校舍崭新漂亮;倒是操场在震后 建板房时被破坏了,孩子们上体育课就只能绕 田埂跑步;孩子们的寝具大多破旧……张旻和 朋友了解了学校最真实的一面,回头再看,本 来一开始衣着随意的孩子们就都换上了新衣,为此,他们脸上的笑容藏掖不住,快乐干净而 纯粹。虽然既不愿意自己的探访打扰到孩子, 但看到他们如此快乐,张旻也能理解老师们的 心情。
慈善,亲子,带孩子做慈善
小海镕看起来从容不迫,其实前一天晚上她对怎么教,一点儿头绪也没有。

  不止随行,更要参与

  这一次的旅程,张旻带上了八岁大的女儿杨海镕 。她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女儿知道 这个世界上还有孩子是以另一种方式成长的。 只是张旻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走走看看,而是 真的把孩子当作团队的一员,也给她分配了力 所能及的任务。

  登高希望小学的硬件在外界的帮助下已 经不错,只是缺老师,特别是专职的副科老师。 杨海镕从小学画画,大大小小得过不少奖。这 一次,她的任务就是要给孩子们上一堂美术 课。张旻说她有些艺术家的气质,对物质生活 不太在意,就连获奖了也是回家把奖状往抽屉 里一扔,是个“淡定”的小姑娘。妈妈为她请 假,带她去山区探访希望小学,她的反应也很“淡定”,带上自己的画具就跟妈妈上路了。

  到达学校的第二天是“六一”儿童节,上 午孩子们表演节目,下午是游园会。张旻从没 想过女儿会那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孩子里面, 跟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吃饭。每到休息时间, 就听见有孩子冲出来大叫:杨海镕,你在哪 里?!甚至吃完饭,女儿还会和学生们一起打 扫食堂卫生,当地的孩子教她如何使用大扫 帚,她教她们跆拳道和吹口琴。

  第三天大家兵分三路,张旻去困难学生家 做家访,女儿给五年级的孩子上美术课,另一路则是给三、四、六年级的孩子上多媒体课。前 一天晚上,小海镕在酒店太过昏黄的灯下画了 三幅画,因为时间仓促,有两幅都没有上色。

  做完家访的张旻给同行的朋友打电话询 问女儿的情况,朋友说,你赶快回来吧,我不 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海镕把自己的画挂在黑板 上,问大家喜欢哪一幅她就教哪一幅,孩子们 说都喜欢,她就决定都教。她有条不紊地给同 学发画纸,分步骤分解作画,一对一地跟同学 沟通。张旻来到教室,见到女儿能把握节奏、 掌控全局,把小老师做得有板有眼,她的眼泪 夺眶而出。这是她从未见过的女儿,是女儿身 上她不了解的那一部分,那种感觉很奇妙。

  继续前行

  女儿在学校的两天和孩子们一起过得非常快 乐,张旻看不出来这次探访对她有什么明显的 影响。回来以后,她只是问妈妈:“怎么能连美 术老师都没有?”张旻试着跟她解释,然而问 题的根源,孩子还无法理解。

  2011年的圣诞节,张旻又给学校的孩子们 寄去了一棵圣诞树。杨海镕和她的同学一人为 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写了一张旻卡片。

  2012年的暑假,张旻计划带女儿去四川 的大凉山。有一次为了捐赠衣物,张旻把网络 上看到的一个接受捐赠的名单上的电话打了 遍,几乎所有的回应都是:不要衣物,要钱。而 大凉山那儿是唯一接收衣物的。尽管张旻“恐 吓”女儿说大凉山缺水缺物,她还是对这次探 访充满了憧憬。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总 是能给大人惊喜。

*版权所有尚品人生,转载请注明文图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