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五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探讨

 太阳狐 2012-04-09

中国会展业在经历了快速的起步发展阶段之后,面临着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尽快建立和形成会展市场运行机制,从而进入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发展阶段。近年来虽然我国会展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我国会展业目前还是一个“幼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 市场主体和培育经营关系模式落后。认真分析我国会展业市场主体的构成,相当一部分是政企合一的机构,或由政府有关部门组建、并授权管理会展场馆的国有单位,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机构大部分产权界定不清,隶属关系不顺,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明确的经营战略,不是真正的现代企业,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独立经营。可以说,按市场化方式经营的规范会展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小,真正的市场主体难以成长壮大,不利于会展市场的形成,更不利于会展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2. 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我国对展览管理实行的是审批制,而从国外的展览业市场经济情况来看,举办展览活动不需经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这也是国外展览业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从我国展览业的现状来看,现行的行政审批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中国特色”的多头审批,使得主管部门实际上是“只批不管”或“重批轻管”,造成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的不良后果。最典型的是汽车展,全国有近百个,参展企业特别是国外汽车厂家迫切希望政府部门出面规范。多头批展和重复办展不利于展览市场的规范和展览业的发展。3. 会展资源分散且低层次过度竞争。从展馆资源来看,全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有展馆设施,却没有展会名牌城市,大多数展馆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不具备进行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在新一轮的场馆建设热潮中,北京、厦门、大连、武汉、深圳等城市都在兴建、扩建或正在筹建新的展馆,但由于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展馆资源的分散性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这会进一步加剧不同地区或同一城市内展馆之间的竞争。4. 会展业人才紧缺。我国会展人才缺乏,特别是熟悉业务、了解惯例、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更加缺乏。在上海,据不完全统计, 5000名会展从业人员中,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而一个大型国际会展举办成功需专业人才8090,对于几乎一天一个展会的上海讲,专业人才缺口是显而易见的。在深圳,现有的会展从业人才中,合格的人才不足一半。我国会展业极缺懂专业、讲外语、通电脑、知策划、精营销、会招商、能管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会展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国的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上述不足,博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 强化宏观管理,确立发展目标;2. 加强资源整合, 扶持会展主体;3.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会作用。4. 重视人才培养, 留住高端人才。其中加快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会展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注重培养高级会展管理人才,是会展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我国多所会展院校都设立了会展相关专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会展企业的人才的需求,但是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端人才还非常缺乏。因此,不仅要加强会展院校人才的培养,更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加强校企对接,培养一批既有创新和策划能力,又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会展中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境内外会展企业、机构、团体、行业协会和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和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专门人员到国外会展业发达城市和地区学习其运行规则和先进经验,同时引进国外或其他地区高素质管理人才,提升会展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