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干部下基层】梁家庄改水记

 耐晗 2012-04-10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万名干部化整为零,帮扶5000多个后进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分队的故事。衡水市桃城区民政局三民干部下到邓庄乡梁家庄村,已经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本台走基层记者记录了他们怎样吃农家饭,交农民朋友,怎样全力以赴解决一个困扰乡亲们多年的老问题。 

  王凤林是桃城区民政局副局长,这次担任驻村小组的组长,现在就住在村委会一间十平米的办公室里。因为村里没有食堂,每天三顿饭都需要自己动手。两个组员,刘邦春是区民政局的党组成员,崔山林是区民政局救灾科科长。刚知道要驻村的时候,他们觉得这次下乡,可能和以往差不多。

  驻村干部 崔山林:去了以后就是把铺盖放在那儿,转一圈就回来了,怎么说呢,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而对这回下来的干部,村民们刚开始也都在观望。

  梁家庄村村民:寻思他们来呀,最多住个三天几天的也就走了。

  梁家庄村村民:这么说,下来布置布置工作,没事了就回家。

  不过,这次来到梁家庄村,王凤林他们感到了不同以往的压力。因为这次省里有硬性规定,第一个月驻村小组必须把每家每户入户调查表填仔细并上交,提出工作思路。在八个月的驻村时间里,工作组每个月至少有20天住在村里,每天必须通过网络上交工作日志,省督察组会不定期到村里进行暗访。二月中旬到梁家庄村后,头一个月时间,三个人全都没回过家。这踏踏实实一住下来,让王凤林三人找到了摸清村里实际情况的重要渠道。他们发现,小卖部是村里信息的集散地,于是,村里的三个小卖部,他们几乎天天都去转,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采取少买、勤来、多留的形式,和村民聊家常。

  驻村干部 王凤林:你看这卷纸,我就买一卷,还有这些蔬菜,我们就一样就买一种。

  记者:本来是可以多买点的

  王凤林:对啊,这样就是让老百姓多熟悉熟悉我们,谁家儿子出去打工了,谁家生孩子了,这些个事儿,一唠就出来了。

  要想真正让乡亲们认可,还得办实事儿。通过近一个月的走访,王凤林他们了解到村民的呼声主要集中在水的问题上。原来,梁家庄村供水用的是自备机井,管道通到了每户,每十天放一次水。不过,机井已经用了将近20年,管网严重老化,四处漏水,压力不足。而因为水不要钱,有的人还会加装水泵多往自家抽水,这就更加降低了管网压力,造成离井越近的人家越有水用,而离井越远的农户用水越困难。村干部为调解用水矛盾,可没少受委屈。

  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韩国章:(有一次)跟南边那户俺俩干起来了,(他家近)浇树,老百姓吃水吃不上,结果俺俩一干,把我脑袋还干破了,我还缝了几针呢。

  这天,又到了机井放水的日子,王凤林他们走到离水井比较近的村民祁爱巧家,看到从她家院里流出来的水都到了街上。王凤林决定去制止她这种浪费行为。

  梁家庄村村民 祁爱巧:不抽哪有水呀,没水。

  祁爱巧说,她家虽然离井近,但附近家家户户都有个水泵,那边放,这边抽,才能过来点水,她家要抓紧时间洗衣服。

  梁家庄村村民 祁爱巧:没有没有,你看你看,就抽这一点水,随着抽到这又回来了又。

  衣服刚洗了一半,水管里又不出水了,祁爱巧说,可能是比她家离井还近的人家在用水泵抽水。

  记者:那剩下这么多衣服就没法洗了呗 

  梁家庄村村民 祁爱巧:一会洗 等来水了再洗

  从祁爱巧家出来,王凤林也觉着很无奈。

  驻村干部 王凤林:给老人洗着呢,咱觉着张不开嘴。

  除了缺水,王凤林他们还发现,村里的水含氟严重超标,不适合饮用。改水!这就是梁家庄村的当务之急。

  驻村干部 王凤林:吃水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发展,只有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说干其他事、才能说谈发展。

  作为区里的干部,王凤林他们知道区里正在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今年将新建一个自来水厂,解决第一批村庄的用水困难。王凤林他们很快找到了区水务局,反映了梁家庄村的实际情况,争取让水务局把梁家庄村纳入今年的规划,让村里尽快通上自来水。

  梁家庄要改水,村民们很高兴。可是好事多磨,按照区里的改水规划,乡亲们得等到明年。怎样才能让乡亲们早一点喝上合格水呢?欢迎继续关注梁家庄村改水记。

  (视频编辑:张贝龙 文字编辑:黄杏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