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 “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学欧堂 2012-04-10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于2010年4月30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纪委、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部、劳动人事部、外交部、公安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北省政府、辽宁省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各省市书协负责人,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书法家代表,各界嘉宾、新闻媒体,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近千人出席开幕式。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海先生致答谢辞。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书法家代表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主持。

        张海先生是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1941年生于河南洛阳偃师市。现任全国第十一届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务院批准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等职。

       胡振民在讲话中指出:张海先生是当代书法界的一位著名活动家,现任中国书协主席。五次书代会以来,张海先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繁荣和谐、创新有为的当代书坛的工作主张,深得广大书法工作者的拥护和认同。几年来,张海主席领导书协主席团,与协会分党组一道,相继实施了改革专业委员会、完善展览评审机制、加强理事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繁荣书法创作、建设和谐书协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好评。他以突出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带领和团结广大书法家及书法工作者,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张海先生同时又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结合时代的审美需求,融入个人的才思激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就提出“代表作”理论,之后又提出“精品意识”的主张。他近年发表的《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更是以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在全国书法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张海先生此次书法展览以“岁月如歌”为主题,既蕴含了沧桑的人生阅历,又寄托了浪漫的人生情怀。岁月如歌书法展,是张海先生艺术人生的写照。张海先生墨海泛舟近半个世纪,蜚声海内外仍笔耕不辍,他为人谦和大度,广泛团结同道,在书界享有较高的威望。相信通过此次展览,能为当今书坛的创作开启新风,启发和激励我们广大书法工作者奋发进取、不懈努力,以和谐心态、宽阔胸怀、深刻感悟,热情讴歌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共同为当代书坛再添新景观、新品种,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本次展览以“岁月如歌”为题,蕴含深意,立体式地展示了张海先生从事书法事业近半个世纪的心路历程。一方面感叹岁月如流,事业无穷,人生有限;一方面庆幸生逢盛世,书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籍此激励自己和书界同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增强时代使命感,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

本次展览展出张海先生各体书法作品80余件,有独到的创意:
     (1)展览区设立了“观众签名墙”。参观者无论业内业外,也不论年幼年长,都有机会留下“岁月如歌”四个字和自己的签名。这种展览者和参观者互动的形式为同类展览中所仅见。
     (2)展览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厅和东、西厅共三个展厅展出,每个展厅都有各自的主题。其中综合厅展出的是四种书体的基本面貌,其它展厅分别为隶书楷书厅、行草篆书厅。各厅展品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展示了张海先生书法艺术的不同侧面。
     (3)展厅中随作品展示的,还有一些作品的创作说明。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思,创作过程,对作品的感受以及作者就书法创作有关问题的见解。作者意在以这种形式,增加与观众的交流互动。
(4)展览前言打破以往由主办单位作例行介绍的俗套,而以张海先生的一首散文诗《岁月如歌》作为前言。这种新颖的形式也是其它展览中所没有过的。在诗中,张海先生以深情的笔触,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讴歌生活、讴歌书法艺术,充分表现了一个老艺术家的宽广襟怀和真挚感情。
       张海先生是一位与时代同步并且标领潮流之先的当代代表性书法家。其书法风格“正大”而“独特”,以独具一格的“草隶”和“破锋行草书”为书界所瞩目。他也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书法组织者、领导者,从中原大地到中国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他以富有创意的系列举措,不时给书法界以推动和影响。在数十年的笔墨生涯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书法发展历程中,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富有前瞻性的艺术主张和出色的组织活动,不断精进与完善,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张海先生是极富创造性的老书法家,虽年近古稀,思想仍十分活跃。他做的每项工作,都不是对以前的简单重复,而是体现了新的创意。在本次展览的作品准备过程中,他力求以新的形式有别于同类展览。出于这种考虑,本次展览的作品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新近创作的,还有一些是历年陆续创作的册页精品。绝大部分册页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有一部分是从去年在江浙沪三地巡展的“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张海先生在书法风格形成后,并未止步,而是不断思考当代书法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深入传统经典,锤炼、提升自我风格。此次书展,既是对其以往成就和最新创作动向的一次集中展示,又是他艺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将会给当代书法以有力的推动。

       张海先生书法艺术“正大”而“独特”。其艺术创造秉承深厚传统,又体现出鲜明原创性,书法刚健浑朴,质实老辣,具有正大气象。张海先生“篆隶楷行草”诸体兼擅,各书体间善于融会贯通,兼收并蓄,诸体又都形成了自家独特的面貌。


     “独特”,是指张海先生书法的创造性。其原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独特体式和独特笔法。独特体式表现在张海书法所形成的独特面貌。诸书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其八十年代既已享誉书坛的“草隶”和近年完善形成的独具一格的“破锋行草书”,他在篆书、楷书也有独特成就。
       张海先生的“草隶”。张海于隶书入手最早,用功最多,早年曾遍临诸碑,最终定位于《封龙山颂》,形成宽博、酣畅的基本风格,八十年代初曾获河南省书展一等奖,被业界称之为“草隶”。张海“草隶”把汉隶、汉简、行草书笔意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以汉隶为本,个别点画用行草书加以调整,笔法上不用“雁尾”形态而能表现出飞动之势,具有鲜明的体态特征。 


       张海先生的“破锋行草书”。张海先生的行草书为世人所知虽晚于隶书,然而其成就并不逊于隶书,甚而过之。1992年在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上以高票获奖的即是一幅小行草。此后,融合碑帖,广采博收,草书体势取张旭、怀素,陶冶镕铸,出以已意,力求不落前人窠臼,最终形成了“破锋行草书”。“破锋行草书”属于张海书法的独创。其作品气象浑朴莽苍,老笔纷披,酣畅淋漓;细看则墨气四溢,锋散而神聚。使作品中线的流动与块面的凝重相映成趣。从“草隶”到“破锋行草书”,标志者张海书法独特笔法已经形成。

张海先生的“草篆”与“草隶”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海先生的楷书受《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等魏碑作品影响较深,用笔方折劲健,古朴雄强。张海的小字行楷书,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内秀”气质。

       张海先生书法创作的可贵还在于作品体现出其创作的现代意识。他的创作常常针对着具体的艺术“问题”:他说:“我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下一步怎么办?如何有新的突破?”(《岁月、激情、兴趣》)经过自己的审慎思考,用笔墨语言作了形象的回答,他反对没有想法的惯性书写。这是难能可贵的。

       张海先生是一位有鲜明艺术主张的书法大家,他所撰文提出的“代表作”主张、“一厘米”观念、“和谐有为书坛”、“经典与大家”的观点已经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话语。他的艺术主张,来自对当代书法发展境遇的准确判断、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从而体现出前瞻性。

       张海先生非常看重理论的价值。张海先生虽然不是以理论家名世,但他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经常提出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命题,在九十年代,他倡导了“让我们沉下来”的主张,发表了《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代表作”思想。在近十年,尤其是他领军书界以来,倡导“和谐繁荣创新有为书坛”、“经典与大家”的理性思考。2008年,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在全国书法界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报刊开辟专栏,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报刊先后共发表文章40余篇,现已以《时代的呼唤》为题结集出版。这次讨论对书坛澄清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全面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

       张海先生的以上各观点有一以贯之的内在理路,即:回归传统,重温经典,创造经典,真正推动中国书法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书法在国民素质培育和文化心理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作为新时期以来书法复兴的见证人,张海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从事书法组织工作。他以过人的胆识和前瞻意识,举办了许多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七十年代末期请外地老艺术家到河南讲学,八九十年代墨海弄潮展、中原书法大赛、国际书展、河南书法周、书法龙门奖、书法助学金等。2005年,张海先生担任中国书协主席以来,中国书协五届主席团和分党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按书体设置专业委员会,发挥理事会的作用,把理事会由一届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在重要展览评选中建立监督机制,使组织和评审两权分离,实行理论研究课题申报,建立书法发展基金会,倡导关注西部、关注老年、关注弱势群体,以及书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书法走向世界诸方面也都有新的突破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逐步实施,其功效也逐步显现出来,在全国书坛反响良好。

       张海先生一贯热心公益事业,除多年坚持奖励优秀作者外,还坚持资助希望工程和贫困大学生多名,捐资书法发展基金会。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个人捐资120余万元;在刚刚发生的玉树地震中,张海先生个人捐款150万元。另外,他还捐资近百万元,资助中国书协学术课题的立项研究。

       张海先生在国际书法界有相当的知名度。从1986年开始,先后十多次到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书法展览,1990应邀到新加坡讲学,从九十年代起先后四次在香港举办书法展和讲学,并担任全港双年艺术展评委,其作品还曾在韩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展出。
       张海先生在文艺界的从事组织工作的丰富阅历,涵养了其心胸,增加了其发现艺术创变问题的敏感性。张海的书法艺术,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惨淡经营的结果。正是有了广博的人生阅历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张海的艺术创作才有着深厚的潜力。
                                                                                            

                                                                                                                            中国书协

岁月如歌—张海书法作品展开幕式
领导和嘉宾名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铁农
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奎元
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金华
全国政协副主席 郑万通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张思卿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防大学原政委 赵可铭上将
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刘永治
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王明义
中央纪委副书记 黄树贤
中央纪委副书记 李玉赋
中宣部副部长 孙志军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何以亭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 周巍峙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胡振民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主席 李牧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廖奔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夏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杨士秋
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长 李洪峰
文化部副部长 杨志今
公安部政治部主任 蔡安季
总政治部组织部长 柴绍良
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王建伟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 张华宇
河北省省长 陈全国
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江
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 赵学敏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副会长 张东辉少将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 汤恒
教育部语用司司长 王登峰
外交部行政司副司长 刘自力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
河南省人大副主任 王菊梅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靳绥东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巩利群
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 张士军
河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桑金科
河南省省文联党组书记 吴长忠
中国书协原顾问、首师大书法研究所所长 欧阳中石
中国书协顾问刘艺、李铎、佟韦
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朱关田、旭宇、吴善璋、言恭达、张业法、段成桂、聂成文
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陈洪武,副秘书长白煦
天津书协主席 唐云来
重庆书协主席 刘庆渝
黑龙江书协主席 马国良
内蒙古书协主席 何奇耶徒
山西书协主席 李才旺
河南书协主席 宋华平
湖南书协主席 何满宗
广西书协主席 韦克义
陕西书协主席 雷珍民
甘肃书协主席 张改琴
新疆兵团书协主席 孙峰
石油书协主席 樊胜利
金融书协主席 张铜彦
新加坡书协主席 陈声桂
日本三重县书道联盟秘书长 谷伸司
日本岩手县书道协会理事 藤田典子
韩国全北大学教授 金炳基
英国欧洲中国书协主席 赵翼州
马来西亚国际书画联盟主席 符永刚
台湾:  谢季芸
香港书法家学会会长 容浩然
澳门书协主席 连家生
洛阳市政协副主席谢留峰,市长助理兼工会主席原文涛
中国宝安集团营运总裁贺德华
偃师市委书记尚英照,市长刘尚进,市人大主任丁朝龙,市政协主席张振涛开幕式盛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