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

 以学促学 2012-04-10

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

  《少年中国说》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教师之于学校正如少年之于国家,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因教师的发展而发展,教师因学校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与学校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成长进步。建校初期,以朱和周、冯秀藻、王鹏飞、章基嘉、朱乾根为代表的一批大师满怀报国壮志,投身教育事业,扎根于这片土地,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辛勤耕耘,成就了我校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美誉。他们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与学校共同成长,书写了人生的炫丽篇章,载入史册,被我们铭记至今。
 
  身为今日的南信大人,无论是在此耕耘多年的老教师,还是进校不久的新教师,无论是已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还是尚在起步阶段的年轻人,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整体发展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首先要对学校怀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不是学校发展的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推动者、实践者;学校不仅是教师成长的获益者,更是其成长平台的构建者、发展机遇的创造者。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学校的发展让教师对共同的事业充满信心,更为教师施展才华营造了广阔空间,为教师追求个人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广大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唯有尽快融入学校,对学校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产生与学校一起成长的渴望,才会感到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这种认同和归属,将内化为教师之间、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和学校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更要对学校怀有参与感和责任感。“神七”团队中,博士甘愿从最基础的抄数据、打文件开始做起,而且一做就是两年,正是出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参与感和责任感。目前学校提出各个院系和职能部门对工作进行“三个比较”,其最终落脚点,就在于每个教师以高度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对自身进行“三个比较”,与过去的状况比,与先进同行和同事比,与学校的目标和个人的规划比,比出信心,比出差距,比出努力方向,更好地担起重任,与学校共同发展。学校民主管理的加强也为教师参与学校发展创造了条件,及时广泛的信息发布保障了教师的知情权,定期召开的座谈会扩大了教师的发言权,不断完善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拥有更多的参与权。这份参与和责任不仅能让教师产生更大的成就感,更会让所有阻碍学校发展的困难黯然失色。
 
  没有认同感,不足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没有归属感,不足以全情投入,潜心钻研;没有参与感,不足以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没有责任感,不足以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当教师的个性自由和学术权利得以强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感的缺失;当教师差异化的成长需要得以伸展,教师不再是被动的、从属的,而是积极的、自主的。这种积极自主性将在一批大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的产生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它又将成为学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坚实基础。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说:“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块土地,大陆就少了一点。”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应在学校的发展中错失机遇,学校的发展也不能让任何一个教师落伍。一个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大学必然前途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