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烟很难?中医笑了

 良伴 2012-04-10

戒烟很难?中医笑了

 

对于针灸戒烟的机理,陆氏针灸嫡系传人曾说未做过相关研究,应该是调整了人体内环境,让人体做出了排斥性急性反应,故可以闻到异味、口苦而不思吸烟。最具权威的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组织考科蓝对针刺戒烟的试验数据表明,没有明确证据证明针刺疗法对戒烟产生过疗效。

 

伟大的中医系列一:针灸戒烟没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在首次按国别公布的吸烟致死率报告中提到,2004年中国3.5亿烟民中,男性烟民死于香烟比例为11%女性为12%。戒烟是个世界性难题,但这貌似难不倒伟大的中医。

在讨论戒烟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吸烟成瘾是怎样形成的。国际医学界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吸烟成瘾的原因主要在于烟草中的一种物质——尼古丁,烟瘾也称作尼古丁成瘾或尼古丁依赖。烟草点燃后可产生4000种以上化学物质,其中尼古丁通过肺泡上皮进入血液,经循环系统到达大脑,刺激了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的放松,从而得到短暂的愉悦感觉。

吸烟后体内多巴胺的水平会显著升高,但随时间推移会逐渐衰减,快感也随之逐渐降低,吸烟者此时会对尼古丁产生渴望,从而诱发吸烟的欲望,这就是烟瘾的成因。吸烟成瘾实质上就是烟草依赖或称尼古丁依赖,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属于精神神经疾病。

针刺戒烟时常出现在一些医疗广告和宣传报道中。支持者宣称针刺戒烟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费用低廉等诸多好处,并演变出耳压、耳针、头针、腕踝针、激光针、电针、穴位贴敷、穴位按揉、联合治疗等许多具体方法。甚至有中医宣布发现了人体某些穴位有戒烟特效,并称之为戒烟穴。

这些纷繁玄虚的说法却忽略了最关键的有效率问题,在具体描述中回避针刺戒烟的有效率数据,或者闪烁其词地表述为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比如某陆氏针灸嫡系传人称:“我们在临床上,用针刺戒烟的效果还是很好的,通过针刺体表相关穴位和耳穴,能使吸烟成瘾者再次吸烟时,非但没有烟草的香味,反而有一种异味而不想再吸烟。”在这个描述中,“很好的”属于形容词,不属于医学上疗效的介绍,医学疗效的结论一般要给出有效率的百分比。

上述说法没有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描述,也没有统计数据的比较,不符合循证医学的原则,完全不具有医学证据的意义。可靠的疗效证据必须符合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试验对象应该有足够大的样本数量,并随机分成几组。一组实施针刺疗法、一组采用其它疗法、一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一组采取假针刺疗法(不按穴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比各组的疗效数据,由此得出结论才具有医学证据的意义。即便如此,如果其它同行重复类似试验不能支持这个结果,其疗效仍然不会得到普遍认可。

在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组织Cochrane(考科蓝)的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有关针刺戒烟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针刺疗法、指压疗法、激光治疗和电针治疗对戒烟产生疗效。

陆氏针灸嫡系传人表示:“对于针刺戒烟的机理,尚未做过相关的研究。针刺应该是调整了人体内环境,而人体相应作出的排斥不利于自身因素的应急性反应,故可以闻到异味、口苦等,而不思吸烟。”也有其它针灸支持者称针刺后诱发体内产生某些物质,从而缓解了对尼古丁的渴求。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依据的假设,可以作为研究思路,但不属于已经证实的科学原理。

实际上,烟瘾的治疗方法应该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安非他酮疗法、伐尼克兰疗法等;后者包括心理行为的干预、催眠疗法以及针灸治疗等。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需要理论上的充分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持,烟瘾的治疗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针刺戒烟既无理论基础也无试验依据,其有效性没有可靠的医学证据。这种方法可以继续试验,但还不适合宣传推广,更不适合应用。

本文来源:科学公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