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解现代针刺疗法临床研究之困惑

 博学多思写 2016-06-20

当前,针灸已在全美40余个州合法化,在2012年新颁布的加州健保法案中,针灸也被纳入加州全民健保的基本医疗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曾经对针刺疗法和灸法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中给予肯定,如呕吐、恶心,疼痛,肺脏的一些疾病,神经损伤后的修复等方面。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也投入了资金,用来支持针灸治疗有效的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而且在著名的哈佛医学院和斯坦福医学院都设立了中医药和针灸的研究机构,这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医针灸已走出国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而不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

但是, 2014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澳大利亚学者们撰写的一篇关于针灸对慢性膝关节疼痛疗效的学术论文,该文章中采用随机临床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对于50岁以上患有中度或重度膝关节慢性疼痛的患者,激光针灸或针刺针灸治疗对改善疼痛或功能没有益处,和安慰剂效果一样,研究不支持对这些患者使用针灸治疗。为何会得出无效的结果?

笔者认为主要是原因在于当前针灸疗效研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针刺操作问题


针刺治疗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实施针刺治疗过程中,针刺的治疗间隔时间、针刺的深浅、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的强度与补泻手法均对疗效有很大影响。


2
穴位特异性的问题


在西方临床和科学家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穴位和非穴位刺激作用大致相似,或只是有弱小的作用、甚至无效。而针灸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所发现穴位具有特异性,并且已经在传统针灸中长期使用,接受了大量临床验证。


3
关于针灸研究临床试验设计


首先,在临床研究设计中,对照是一项基本的原则,但目前尚无理想的针刺安慰对照,这样就明显降低了针灸研究的可靠性。其次,临床证据的等级在循证医学中至关重要。而针灸由于操作上的特殊性,很难做到双盲,也使得其证据等级大打折扣。研究方法的缺陷使得针灸缺乏临床疗效的科学依据,也使针灸的疗效备受争议。


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针灸基础研究力度,将国内外、各学科专家组织起来,联合攻关,完善针灸理论体系。

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考虑针灸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辨证。然后确定治疗方法,配穴处方,按方施术——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或补或泻,或补泻兼施。

3

东西方针灸研究的共同点注重有关针灸临床最基本的问题:针刺可治什么病?针刺疗法是否有效?在中国,研究重点在于经络及经脉现象,寻找经络实质,试图对古人留下的经络和穴位理论做出科学解读。而西方临床研究者则更注重针刺的安慰对照、随机分组和盲法的使用。由于东西方研究重点的不同,规范的针灸研究方法,针灸临床研究与中医理论接轨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和重视。



随着针灸遍及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卫生保健治疗的资源,然而西方国家的多个关于针灸疗法临床试验的研究得出的阴性或无效的结果,对西方主流医学接受针灸疗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科学研究对于针灸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通过完善针灸理论体系、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的结合、合理的临床实验设计、规范的针灸研究方法等,在现代科学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的运用下,健全强化针灸研究的指南,最终确保研究结果的质量可以被广泛接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