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食疗勿陷误区

 xcaq 2012-04-10

  一段时间以来,“食疗风暴”席卷全国,书店里的各类养生书籍成了“畅销书”,大街上打着“食疗”旗号的餐馆生意兴隆……但随着一批“伪专家”的面目被相关部门揭露,食疗养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面对流传在人们当中的各种养生方法,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合理取舍,避免陷入误区?

 

    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食疗,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饮食营养不单是维持生命活动、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可以饮食为药饵,通过合理搭配人们的日常饮食来调节和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健体或预防疾病的效果。西医学也认为,通过合理膳食、健康饮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方面能够为机体提供强大的能量;另一方面还能调节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恢复减弱的器官功能,激活机体健康的免疫基因,进而提高机体的活力和免疫力。与此同时,食疗还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特点。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草药还是西药,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而食疗养生都是采用常见的食物,一般没有毒副作用,让大家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食疗不能包治百病

 

    在商场工作的小刘平时喜欢记录一些养生方面的小窍门,前不久,小刘扁桃体发炎,他记得有位“国医专家”介绍大量喝绿豆汤可以清热解毒,于是买来不少绿豆,每天熬汤服用。结果两个星期后,小刘扁桃体发炎并未好转,因治疗不及时,还引发了急性肾炎。

 

    解读:讲究食疗,但还是应强调以治为主,食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完全靠食疗治病,是不可取的。现代医学也用数据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适度的锻炼、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明显降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这些,却并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

 

    第一,食物难以促进体内形成抗体。食疗防病的机理在于增强细胞营养,进而增强抵抗力。但在面对外来病毒的侵袭时,如乙肝、脑膜炎等病毒,只有通过注射疫苗才能形成抗体。

 

    第二,药物治疗对治疗急性疾病的功效是食疗不能比拟的。食疗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营养素,但在面对外侵感染性疾病时,营养素基本起不到作用。此时就应该采取药物治疗,直接杀死病毒。

 

    第三,食疗周期长,不利于对疾病的控制。科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中确实含有药物成分,但由于含量低,必须大量长期食用才可能起到对体内病变抑制的作用,不利于对病情的控制,容易因周期过长产生其他病变。

 

    第四,食疗的剂量难以控制。相比药物而言,食物中药物成分的含量并不固定,人体的吸收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用食物治病很难做到对体内病变的“精确打击”,出现“补益过头”及“补益不足”的情况。

 

    因此,单纯通过食疗就想包治百病是不科学的。食疗最适合于作为一种保健以及辅助治疗的方法,真正有疾病还是应去医院诊治。

 

    ●科学食疗谨防误区

 

    中学教师老林是个烟民,一次他从保健书上了解到,鱼肉脂肪具有抑制香烟诱发肺部炎症的作用,此后他便经常吃鱼,但在前不久的体检中发现,他的血小板凝聚性偏低,这让患有高血压的他发生脑出血的几率增高。医生告诉他,鱼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可引起自发性出血,患有高血压、脑血栓的人不宜盲目大量进食鱼类。

 

    解读:食疗进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身的体质特征和实际需要,避免食疗误区,做到科学食疗,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体质要区别。由于人们的体质特征各不相同,仅凭个别症状难以确定正确的进补方式。比如,我们传统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可分为寒、热两种,寒性体质又可细分为阳虚型、气虚型和血虚型,热性体质分为阴虚型和阳热性,每种体质的食疗进补方式不尽相同,倘若随意进补,很可能会出现祛病不成反添病的后果。

 

    进补应适量。食疗虽然是以日常所需食物进行滋补,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但是,也要注意掌握火候,防止过犹不及。比如说,龙眼肉、阿胶具有强胃健脾之功效,但由于过于滋腻,如大量食用,很容易伤及脾胃。

 

    宜忌须分清。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对食疗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常常不顾及个人身体的实际情况,简单地按照个人主观意志进行食疗进补,不辨宜忌,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诱发新的病症。

 

    偏方勿笃信。不少人都相信一些民间偏方,实际上,盲目笼统地听信这些偏方是十分危险的。比如,不少偏方都只是简单地将人划分为“寒底”、“热底”后,针对表面症状配置相应的食谱,实际上人体状态相当复杂,很多人的脏腑都是寒热夹杂,或湿热并重、或表虚里实,不可一概而论、偏听偏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