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家乡共谊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项目

 昵称9698666 2012-04-10

伍家乡共谊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 2010-04-29 14:1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手机看新闻

  项目名称:共谊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项目

  申请单位:伍家岗区科协

  申报类别:绿色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实施地点:伍家乡共谊村

  申报时间:2008年10月20日

  项目实施村基本状况:

  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共谊村位于宜昌市城区东大门,处于城郊结合地带,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距五一广场约3公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地理条件优越,全村版土面积3.03平方公里,其中果园面积385亩,蔬菜面积1000亩。鱼塘面积268亩。全村共四个村民小组,395户,1351人,总体布局是山上有桔,腹中鱼,圈中有猪,栏中有牛,是一个以菜主,猪、鱼、果、奶同步发展的农业大村。

  项目主要科普示范辐射作用:

  共谊村科普示范基地不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人才培训、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品种等方面提供样板,示范基地已成为当地农村科普教育培训阵地。几年来,科普示范基地共引进新品种20多个,基地生产的蔬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获得成功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全区6000多农户、1万多亩耕地受益,进一步促进了城郊蔬菜产业大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城区居民的蔬菜供应。

  预期效果:

  示范基地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施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将大大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减轻水土流失,促使近郊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农民每年可减少打药、施肥、投工每亩折合人民币200元;蔬菜售价每公斤提高0.2元,两项合计安全菜园每亩可增收1200元,农民增收120万元。

  大学生村官:

  运营方式:其他

  项目辐射地区:4个村 1个乡(镇) 1个县(市、区) 0省

  聘请省级专家:2(人)

  聘请本地专家和技术人员:10(人)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名称:共谊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项目

  二、项目实施村基本情况简介

  宜昌市共谊村科普示范基地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共谊村,在城区东南方向三公里处有名的求雨台山脚下,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距宜当公路0.4公里、距宜黄高速公路入口处2公里,与三峡机场、花艳火车站、宜昌深水港毗邻,东靠前坪村,南接共联村,西邻共勤村,北傍共强村,东北与共和村接壤,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质为河流冲积而成,土壤疏松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村内最高海拔115.92米,年降雨量1158毫米,日平均温度16.8摄氏度,年无霜期272天,十分有利于蔬菜种植,是宜昌市近郊重要的农副产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该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产增收增效为核心,以战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推进协会+农户+基地为方向,着力打造科普示范基地。2005年经市政府批准立项,进入宜昌市“菜篮子”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810万元,用2—3年时间建成1000亩连片GRC大棚,配套公路、水系、滴灌项目,形成园艺设施现代化、栽培技术科学化、生产管理企业化、生态环境园林化、经济效益规模化的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区。

  示范区在宜昌市科协、宜昌市财政局、伍家岗区农林水局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认真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发挥农业技术协会作用,实施了“放心菜”工程项目,引进、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咨询服务。培养乡土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基地内采取普及推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有机生物菌肥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蔬菜生产无害化。共谊上市的蔬菜深受市民的青睐,为宜昌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项目内容介绍

  1、开展一项整治。加强基地环境卫生整治,落实专人、专款,对基地的蔬菜生产垃圾和投入品包装废弃物进行收集和清运,保证基地常年环境卫生无害化。

  2、新增一盏灯。2008年新安装诱蛾灯60盏,实现物理防虫全覆盖,建立健全管理维护长效机制,保证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3、安装一块板。购买安装黄色诱虫板30000块,高密度覆盖全基地,充分发挥物理防虫功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从源头提高蔬菜安全水平。

  4、推行一个规范。强力推行《伍家乡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除了在宣传栏张贴外,给每个农户发放一份《伍家乡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并强制推进农户生产日志制度,建立蔬菜生产档案管理,加强生产检查和日誌检查,引导和督促农户严格遵守无公害蔬菜操作规范。

  5、推广一批药。在村民生产和生活集中的场地,建立无公害蔬菜用药和生产操作规程宣传栏,进一步普及科学种菜技术,宣传农药使用规定。同时加强共谊村和周边农药销售管理,严格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进一步加强基地蔬菜农药抽检,建立违规用药监督处罚制度,对抽检超标农药给予暴光和处罚,规范用药行为,严格禁止一批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一批无公害生物农药、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6、建立一个平台。建立蔬菜收购和交易平台,采取以奖带补措施,支持蔬菜协会在基地中间位置建立蔬菜收购交易场所,方便超市收菜和菜农卖菜。

  7、完成一个认证。在搞好蔬菜生产全程监管、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操作规程生产的同时,积极申报,完成共谊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

  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伍家乡共谊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安全菜园基地为重点,认真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面推行科普教育,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大力发展城郊蔬菜产业,全面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努力优化品种、品质和创建品牌,着力提高基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基地建设和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带动了宜昌市城郊万亩蔬菜产业大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城市“菜篮子”供应,荣获宜昌市农业局、宜昌市科技局颁发的“宜昌市蔬菜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五、项目科普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共谊村科普示范基地不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人才培训、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品种等方面提供样板,示范基地已成为当地农村科普教育培训阵地。几年来,科普示范基地共引进新品种20多个,基地生产的蔬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获得成功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全区6000多农户、1万多亩耕地受益,进一步促进了城郊蔬菜产业大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城区居民的蔬菜供应。

  六、项目实施预期目标、效果和产业链

  示范基地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施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将大大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减轻水土流失,促使近郊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农民每年可减少打药、施肥、投工每亩折合人民币200元;蔬菜售价每公斤将提高0.2元,两项合计蔬菜园每亩可增收1200元,农民增收120万元。同时示范区也将成为宜昌市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设施的科普示范基地,成为现代农业观光的旅游点,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基地。

  七、项目投资及资金管理使用概况

  项目总投资20万元,其中申请省科协、省财政专项经费1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万元,自筹5万元。在区财政局设立财政专户,专项管理项目资金。专项经费使用具体情况为:

  1、环境整治1万元

  2、黄色诱虫板 2万元

  3、频振式杀虫灯2万元

  4、标牌及基础设施改造1万元

  5、场地建设4万元

  八、项目管理措施、办法及科普长效机制的建设思路

  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区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区科协主席、农林水局局长、区财政局副局长、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科协、财政所、林业站负责人、乡农业专家农及共谊村干部为成员,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及管理工作。科普长效机制的建设思路是:

  1、成立科普工作专班。加强对农村科普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督促,确保农村科普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有序发展和不断创新

  2、加强科普教育阵地建设。以村委会村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改造培训教室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建科普示范栏10个,展示面积达300平方米,添置电教设备2套,购买科普图书100种5000册。

  3、完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与市内外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探讨和项目合作,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与利用。通过实施科技项目、抓示范等措施,引导支持特色蔬菜技术创新和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项目实施村科普工作基础条件:

  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科普活动站(室)(平方米): 60 80 100

  科普宣传栏(平方米): 20 30 40

  科普宣传栏可展示面积(平方米): 15 25 35

  科普宣传栏内容更换次数(次): 2 4 6

  科普宣传员(人): 1 1 1

  科普图书(种): 55 67 98

  科普图书(册): 1000 1500 3000

  电脑(台): 0 1 6

  项目预算经费(请列出支出科目、金额、用途),经费预算合计:0 万元,其中:

  省科协、省财政专项经费预算: 10  万元。其中(请列出支出科目、用途、金额):

  1、环境整治(绿化及道路保洁)                 1万元

  2、黄色诱虫板(无公害病虫防治)               2万元

  3、频振式杀虫灯(无公害病虫防治)             2万元

  4、标牌及基础设施改造(宣传园地建设)       1万元

  5、场地建设(蔬菜交易场所)                 4万元

  经费来源:

  申请省科协、省财政专项经费: 10 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经费: 5 万元

  自有经费: 5 万元

  其中,国家其他拨款: 0 万元

  单位自筹: 5 万元

  其 他: 0 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