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在教学中有特殊的功效,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是一贴多功能良剂。 对于教学幽默,无论哪一种形式,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很想放下严厉的面孔以笑示人,但又以感叹自身幽默感不足而不愿改变,其实幽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以下为大家介绍十招必用秘笈,助你打造幽默课堂。
⒈比喻:即打比方。在教学中,比喻运用得非常广泛,但是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情趣,关键在于新奇恰当。
一位历史老师讲到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其原意是想通过援助西欧达到从政治上控制西欧的目的,但西欧随着经济实力的强大,也就不甘心接受美国的控制。老师妙语一出,“西欧这个小伙子长大了,山姆大叔也就管不住了。”形象比喻,既新奇恰当又幽默风趣,简单而确切地揭示了美国和西欧之间矛盾力量的变化。
⒉引用:为了生动简明地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教师常常援引具有幽默趣味的诗、寓言、谚语、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进行教学。
一位历史老师讲到在国民党统治下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时,引用了当时流行在四川地区的一幅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为“民国万税”。这一对联,讽刺辛辣,通俗幽默,趣益兼顾,一引用立刻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又使同学们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⒊曲解:根据表达需要,对某个词语或事物的意思有意歪曲,把两个意义上没有联系的词语或事物巧妙连缀起来,以达到幽默效果。
有一位老师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问到意大利为什么不马上参战,老师风趣地说:“意大利,意大利,意在大利上,当时它要观望一下,哪儿的利大,它就参加到哪里去。”这位老师一反常规,不从正面解释,把“意大利”有意曲解为“意在大利”上。这样既讲清了事物的原因,点明了大战的性质,又达到了表达的幽默效果。
⒋反语:不直言本意,故意使用与本意恰恰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并因之使语言具有幽默色彩。
笔者在上课时发现教室四处没有打扫,非常脏乱,于是皱皱眉头说:“我发现贵班的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昨天的地上还是象陈佩斯的脑袋一样寸草不生,今天就‘灰尘与纸屑齐飞,瓜壳共浓痰一色’了,真是焕然一新啊!”反语相讥,看似幽默,实为嘲讽。
⒌夸张: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在教学中,夸张既可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法来获取幽默效果,同时也能作为一种表演手段,通过面部表情及动作行为的夸张,以喜剧化的方式制造幽默。
有位女学生由于害羞,在朗读时声音总是放不开,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而是有意做出倾身侧耳细听的样子,并将手贴在耳背,这种善意的夸张姿态逗笑了同学们,那位同学也笑着放声朗读了。
⒍仿拟:依据现有的词语、句子、篇章临时仿造出某一新的词语、句子、篇章来构成幽默。这种模仿正如“旧瓶装新酒”,套用旧格式改变原内容,借以表达新的思想。新旧模式形成反差,造成不协调,从而形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在上课时老师有时会遇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精打采,昏昏入睡的现象,这时不妨灵机一动,借助幽默批评艺术。
(老师装作陶醉态)“‘春风薰得人陶醉,误把课堂当梦乡’外面是春光无限,里面是瞌睡一片。所谓‘春眠不觉晓,处处梦魂销。晨来呼噜声,睡虫知多少’。现在是八点正——梦醒时分,请各位睡虫睁开朦胧的双眼,回到我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现实世界吧。”
这段话仿拟名句“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和《春晓》篇章,俏皮有趣地暗示批评了睡觉的同学。
⒎移用:根据表达需要,依靠语境突破某些词语或短语的使用限制,用来表述另一特定的人物或事物。
一位教师在介绍完科学家伽俐略的事迹后说:“罗马教皇在三百年后的今天,终于宣布为伽俐略平反昭雪,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了。”这里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这个为大家所熟悉的现代语洋为中用,今为古用,出人意料,又十分恰当,学生既能心领神会,又感到诙谐有趣。
⒏抑扬法:这是常见的幽默构成法。它“先为某种判断设置一个‘圈套’,让听话者产生或惊或喜的感觉,而后,又突发一枪,推理出与想象部分截然相反的结论来。”这种方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①先扬后抑
有位老师发现学生偷着学抽烟,就在班会上说:“今天我想讲吸烟的好
处。抽了烟,小偷不敢进屋,狗不会咬,永远不会老。大家不信?你想,抽烟的人整夜咳嗽,小偷敢进屋吗?抽烟的人身体虚弱,走路拄着拐杖,狗敢咬吗?抽烟的人易患病,能活到老吗?”
老师先采取“赞美”让小烟民感到惊喜,让不抽烟的同学感到疑惑,其实他们正误入了老师设下的“陷阱”。后经老师一解释,大家恍然大悟,由惊奇到醒悟,便激起心理流程大起大落的波澜,于是,幽默便产生了。
②先抑后扬
一位老师评讲试卷,发现单纯的知识讲授较为枯燥,学生们大多只是
木然地听听,记忆效果不太理想。于是在讲析一道习题时,他说:“本题年级平均错误率仅为7%,而我们班竟然高达0%。”
这位老师故意在“仅有7%”和“竟然高达”上加重音,而“0%”读轻声,
学生们思路在一起一落之间颇觉有趣,都轻松地笑起来,气氛也活跃了许多。
⒐拟人: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即把人所具有的某些特性赋予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
一位语文老师讲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时,开堂便说:“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历史的血缘联系,经常暗送秋波。”
这段话巧妙使用“血缘联系”,“暗送秋波”两词来表述古代及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将语言文字拟人化,收到了较好的幽默效果。
⒑自嘲法:这是自嘲者以一种轻松的情调,坦荡胸怀来调侃自己的缺陷、毛病、困境获得别人的共鸣,引起别人的会心一笑,并以此迅速摆脱困境的幽默方法。
新学期到来,一位新的体育老师给某班上课,当学生看到新老师长得又瘦又小时,不免有些失望。有的同学在底下偷笑,有的同学在窃窃私语。这位老师皱皱眉,用尽可能哄亮的声音介绍完自己后,突然举起双臂,紧握双拳,一屈腿,来了个大马步,呵呵笑着说:“我要用我瘦小的身躯来把你们培养得和我不一样。”同学们被老师幽默的言行逗笑了,在笑声中,学生开始喜欢这个瘦小的体育老师。
“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自己。”身为人师,幽默自己,自我解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助你摆脱困境的同时显示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
以上列举了教学幽默的十种常用方法,此外构成教学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谐音、双关、故作天真等等。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往往把多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十招必用秘笈,打造幽默课堂,运用得当,锦上添花;运用自如,满室生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