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20条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提升规划公布 打造20个有特色的城市“窗口”
打造20个有特色的城市“窗口”
市级对外道路衔接口八成已整改,下一步将着重进行景观提升
2012-04-10 佛山日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对外道路出入口是一座城市的门户,也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昨日,市升级办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召开佛山市级20个对外道路衔接口规划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市已将20个市级对外道路衔接口的景观提升工程纳入城市升级3年行动计划中,下一步将大力推动这些城市出入口的整治。
20个衔接口覆盖佛山周边
早在2007年,我市就结合示范路建设,启动并完成9个广佛主要道路衔接口的综合整治工作。首期9个广佛主要道路衔接口中,三水2个、南海4个、顺德3个。首期整治段的道路按性质分类,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按服务功能分类,以交通性道路功能为主导,部分道路也兼顾生活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的功能。
2009年,随着“三年促变、绿地佛山”推进,我市又重点对余下的11个衔接口进行规划指引。二期11个主要道路衔接口包括南海4个、顺德3个、高明2个、三水2个。二期整治段的道路按性质分类,分为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按服务功能分类,以交通性功能为主导,同时也兼顾景观性要求。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所长李汉飞介绍,20个市级对外道路衔接口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城市联系、交通联系的广泛性,共确定12个与广州的道路衔接口,同时也注重覆盖佛山周边,考虑主要交通流向,确定与清远、肇庆、云浮、江门、中山等相邻城市共8个市级道路衔接口。
塑造各出入口的鲜明特色
如今,市级20个对外道路衔接口的景观提升工程也被纳入我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包括南海的8个、顺德的6个、高明的2个、三水的4个。这些景观提升工程主要涉及扩充绿地、设置小品标志等内容。
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综合规划管理科副科长丘胜辉介绍,20个市级对外道路衔接口约有8成进行过整治改造,大部分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完成景观提升,首期9个广佛主要道路衔接口偏重于交通整治,已按规划要求完成整治并通过考评,在今后城市升级行动中将着重进行景观再提升。
“二期11个对外道路衔接点涉及4个区,道路功能、所处区位环境与现状情况等也各有不同。”李汉飞介绍,它们的景观提升工程将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属地特色实施”的特色化建设原则,结合各地发展定位、产业特色、环境景观特色和文化特点,塑造各出入口的鲜明特色,旨在给人深刻的印象。
“由于新建成通车的海怡大桥是广佛比较重要的城市新门户,我市要加强海怡大桥周边绿地公园建设,还将此项区级工程提升为市级工程。”李汉飞介绍,城市升级行动计划还补充要求对广三高速张边出入口、云东海大道出入口等地段的三水区级绿化景观工程进行改造提升。
景观提升不仅仅“穿衣戴帽”
“市级20个对外道路衔接口为佛山与周边城市联系的最重要通道,不仅是促进佛山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载体,也是佛山的出入门户和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李汉飞表示,它们的景观提升工程将按照高标准要求、按时序推进、预见性控制、高效率整治、特色化建设的理念实施。
由于这些对外连通道路的现状路况各有不同,有的目前只为规划控制道路,尚未建设,因而整治对策和建设进度安排要结合道路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如路况较好的道路将直接进行整治提升;在建和近期将改建的道路将结合道路施工进度统筹考虑。李汉飞说,对于平南高速、一环东线南延线等那些未建或在建道路,我市先结合道路设计方案编制完成景观整治方案,统一考虑绿化的征地拆迁范围,再结合道路施工统一建设。
“市级20个对外道路衔接口的景观提升不仅仅是‘穿衣戴帽’,整治内容共涉及八大要素,包括整治范围、道路断面、道路绿化、照明设施、沿路建筑、标志标牌、道路桥梁、收费站亭。”李汉飞透露,这些衔接口都处于城郊,当地建筑物大多数是违法临时建筑物,在今后的景观提升中将被拆除,而当地合法建筑物或将进行“穿衣戴帽”,或将种植绿化乔木进行遮挡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