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缺乏一种容纳百川的大国心态!

 烟寻水 2012-04-11
中国缺乏一种容纳百川的大国心态!

 图片

时下,评论界对于国内教育充斥着批评与职责,

怎么说呢?“爱之深,恨之切”,

对于此类现象,我只能说那些敢于直言的评论家们发自内心的期待着教育局面的改观。然而,如何去改?

面对扑朔迷离的思想和认识谜团,每个人一时之间又很难拿出一个足够科学、合理的建议,

       我想,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一些思想认识站得足够高的思想巨人、时代骄子,导致今天的教育在应试的天地里、在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中越陷越深,以至于今天暴露出的很多让人无奈的教育恶相让人忍不住批判的怒火。面对绿领巾、红校服、高昂的择校费、屡禁不止的辅导班、补课等等行为让人只能扼腕叹息今天教育界认识的糊涂。

 

        放眼四望,今天有几个国家像我们这样的做法:为了一个高分数,屡屡采取各种加班加点、提法变相体罚的手段去逼迫、利诱学生对于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向应试呢?转过头来再想想,时下的教育界让人累大头脑的去攻读考试科目,识记很多远离实际状况的考试题目,重复性、机械性的识记一些常识,带来什么后果呢?至今想想在中师阶段所接触过的那种考前突击背诵、考后迅速忘记的教育方式真是感觉受到了莫大的欺骗,我想有如此感受的绝非仅仅我自己。

        比较幸运的是,当时还有一点痴迷的爱好,那个爱好让我忘记了那些考试科目,一门心思钻进了中西方人文思想、政治、经济、科学等等文化名著的攻读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时。”虽然常常会因为晚休后躲在被窝看书被值班老师发现,没收手电、书籍,然而,那时却让我领会了什么叫求学的自由。对于当今的教育界来说,那是多么缺乏的一种高贵的精神呢?

        不能不说,对于各种知识,我们总是怀有奇特的带有迷信的崇拜心态的。这点,从早期的少年科学大学的神童班就可以看出,更可以从乔布斯之后出现的“批量生产乔布斯”的心态中看出来,而批量生产爱因斯坦等等种种滑稽的追求中也让人看出在面对各种天才人物时,教育界的人士存在多么滑稽而天真的想法呢?追求是好的,然而实际的行为如何?执迷于应试与考试制度中的人是否能够真正领会教育的真正含义呢?

         恰恰相反的,今天的教育界中的格局是:局外的觉醒人士对应试充满各种痛恨,然而,痴迷在考试制度中的人却在千方百计的琢磨课堂教学、琢磨花样百出的课堂模式、备课方式,对于这点,我这么一个处于教育界的背负几门功课教学的人最有深刻地体会!不能不承认,像国内这般工作量繁重的教育若就我个人对于西方教育人士的理解来看,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效果却是把人的认识集中向三五门课程的精雕细琢之中,至于谈到开放性的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健康的追求,发现自己优良的爱好,并引导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去追求更深度的学识,这方面做得远远不足。

 

       我想,假若爱因斯坦真正出现在中国,那么最后他也不会被以“爱因斯坦”称之。相反,他会被引导着钻到一些天花乱坠、甚至带有牵强附会、胡扯八道的考试题目、迂腐的段落分析中去,教育界绝对不会因为他有一些奇特的想象而去尊重他的个人主观思想,今天教育界所能做得就是不惜一切高分数诱导、加班加点整治也好,让所有人的思想都统一到应试的天地中去!爱因斯坦也不会遇到那么些启发他科学思想的叔叔等等诱导他去攻读一些物理学的思想有深度的著作,纵观今天的教育界,学生所能接触的除了片面抽象出来的教材和演绎的五花八门的难度题目,哪儿有带有科学思想的著作让学生去攻读呢?

       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脑袋大大,总要经历那么一段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艰难适应阶段。而所学的知识除了换个高分数,又有多少在生活中适用?这种盲目灌输性的教育,让多少天真的孩子最终变得思想认识迂腐呢?又让多少多少考试的精英们毕业后再也不愿去求知呢?那种学习让人吃够了苦头,而那些苦头却没让他们生存技能提高多少,谁还愿意去做那些艰苦的劳作?

        至于教育界存在的职称评审、评聘分离、虚假的荣誉和优质课评审等等充满潜规则和暗箱操作的体制,在此就不必要提及——国内的各行各业争名夺利的现实若此,教育又情何以堪?只是,作为一个大国的教育来说,不能尊重思想和求知的自由,大搞应试的独裁,甚至于远远忽视学生体质下降等等现象,仍是痴迷在考试之中,如此借助知识来虐待自己的孩子,岂不愚蠢?作为一个拥有大国心态的教育,他所遵循的:首先必须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划定几门思想深度不大、难度不小的考试科目让人们陷入其中钻来钻去,又能培养出多少思想认识开阔的人才呢?

       真正具备大国心态的教育,自然应当发现爱好习文的博览群书、考试的方式自然也要是开放性的,不能执迷于文本单一答案的考试,体质好、爱好习武的更要以德高的人去培养他们的体质,而对于很多资质平庸的大众来说,那些深度的知识或许都用不上,还是培养他们一些科学的养殖方法、培养一些基本的自然气候常识才为更好。

        像今天钻到应试的天地里,折腾在三两套教材里,今天让人这样备课、明天有那么辅导、讲评等等被几套教材玩弄的昏头昏脑的教育方式,着实有欠大国心态,让人揣摩不透教育的本职目的到底是要毁人,还是启发人呢?体制内不能包容韩寒等独特的人才倒也罢了,思想大一统,把人全部愚弄在考试体制里,简直就是道德败坏的教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