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打耳光了,这我还能理解。但老师让全班50名学生都来打娃耳光,这我接受不了……”昨日提起这事,安康的池老太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跻身教育界,对身边林林总总的体罚现象自然看得惯了。尽管很多部门对于体罚有着严肃的规定,作为教师也明白,教学不好充其量只是考核不好的问题,设若因为体罚而酿成严重后果,那就是砸自己的饭碗问题。可是,传统的应试观念,以及现实考核的功利却又让很多人难以洒脱面对教学成绩不好所带来的一系列让人贬低人格、讥讽无能的言辞,所以,体罚现象在全国内普遍存在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 其实,身为人师,有谁不想着带着一份仁爱之心治教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依据教学成绩给教师排队的现象依然存在,整个社会衡量教育的眼光依然停滞在用分数进行评价的阶段,而学生对于古板的教育体制乃至狭隘的课程设置也充满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情感作用很难发挥立竿见影的时效。 学生很难做——很多喜爱的课程不能去做,很多喜欢的事情要受到压制与管束,很多有意义的社会、自然实践活动不能参加,有的只是屡减倍增的作业与考试压力等等。老师很难做,尽管很多从业者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教育信念,然而,学校里不看你的教学改进,更多只看你的教学成绩,让教师之间围绕分数展开一场恶性的没有止境的竞争。 原本,教育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字、让他们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书,能够借助于工具书学会自己学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学生亲近自然、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基本的社会服务意识等等。然而,当代教育受着应试大指挥棒的束缚太久,今天在很多教育行政部门,依然喜欢固执的坚持用一个简单而粗暴的分数去衡量教师的一切。所以对于当下学生暴露出来的阅读能力不强、自理能力欠缺、体质下降、社会责任感缺乏更多期待着寻求公务员的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以及整个社会之中暴露出来的为了谋求个人私利不择一切手段等等的做法,让人好不足为奇。没有优秀的教育,哪儿来优秀的素质?今天,整个教育界受着分数功利的禁锢太久,真要能够把眼光放开,真正脱离考试课程的束缚,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上,那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大业! 今天,初步踏入教坛的很多热血青年,怀抱着美好的教育梦想,依然要触及顽固思想理念的现实,这就难以避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坚持抑或放弃的思想争斗了。理想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确实简单粗暴的。 在当今,地方上的很多教育场所,依然奉行着不以德行为用人之本,更多的媚上欺下、阴奉阳违的人性丑恶一面在被纵容,不能不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悲剧。 思及方方面面,在教育界一而再爆发体罚现象的背后,深层次的是制度的残缺与教育认识上的侏儒化酿成的悲剧,不从深层次去纠正教育上的恶习,只怕,类似现象必将会成为屡禁不止的痼疾。只是,一些现象轻微甚至于被控制,偶尔爆发一些严重的难以遏制的付出水面罢了! 教育不是驯化,不是让所有孩子都沿着一条古板的育人之路、屈从于考试体制而成长,更多的需要去遵循每个人兴趣爱好成长的规律,能够灌输与仁爱之心的成长起来,不能不说现代教育培养出如此靠着体罚来驯化学生的教育者,是当代教育体制最大的失败!没有爱心,何谈教育呢? 因为鲁迅,孔乙己的故事家喻户晓,孔乙己总喜欢用茴香豆等引导着天真浪漫的孩子去掌握他那套认知规律,可是,在人们对哂笑孔乙己的同时,放眼望下,今天教育界灌输古板考试题目的众多教书匠们,又有多少或多或少与孔乙己有着相似的境遇呢?固执于追求高分数、晋级、晋职称的众多教书匠们,有多少自身能够在本学科取得灼人成就者?充其量,只是对别人的意念与观点进行着各类曲解,再把自己的认识用高分数诱导、体罚与变相体罚为辅强加给别人的头脑罢了! |
|
来自: xiongmao007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