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郑少逵

 紫色梧桐318 2013-12-17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郑少逵
图片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教育已经不再充满人文气息。在这熙熙攘攘的天空下,人们皆为名来和利往。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新型企业,是不亏只赢的企业。行政长官是企业主,轻易都赚个盆满钵满,个个都养得肥头细眼满面红光的——少数削尖脑袋苦命钻营的除外。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不是官胜似官的大小校长们成了工程承包商,成了教育企业的经纪人,成了小暴发户——与教师差不多的一千来元的工资收入却足以供养起他们多数开上右方向盘的、套牌的“水”车,足以供养起他们整天油亮一身腋夹皮包穿梭于酒肆馆家桑拿沐足房,足以供养起他们整天好酒好烟好茶好曲子——甚至供养起他们的好婊子!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学校行政人员是董事会人员,是经理,是主管,学生和广大家长是顾客,教师则成了当然的服务员侍应生。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教育的各项建设不仅是发展事业的需要,更是作了主持者垒砌政绩塑造形象扬名立万的契机——暗地里多少利润回扣就不作揣测了。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办学等级和荣誉便有了市场交易。教育等级评估部门可以为扩大业务经营量,批发零售学校等级和荣誉的牌证;学校领导可以为扩大名堂,抬高入学收费标准而置众目睽睽的不达标事实于不顾,硬是粉面涂抹一番,创造各种申报材料,搞搞公关,打点关系,挂上种种牌证。

 
图片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学生校服不再是校园统一着装的要求,更是缘于生产方牟取垄断厚利经营方层层盘剥级级回扣的动机。故可以不理上头的政策,不管“顾客”的意愿,不问质量款式,不顾连穷家孩子都不爱穿的事实,软胁硬逼,以达成“统一”。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教师倒置了第一、二课堂的顺序,把课外私办的额外收费的辅导班、补习班、兴趣班之类的第二课堂变成了主课堂,略施心计,由不得学生不“自愿”交费参加。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办学校居然成了一个投资热点。甚至连自己的签名都有点困难的农民零杂建筑工,凭着海外亲戚的投资,都在乡村里办起了学校。且大模大样的当起了校长。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教育“个体户”繁荣起来了。各种学前班、幼儿园(托儿所)、辅导班、家教服务的海报使街道墙壁缀满了补丁。广告(包括电台)大都隐隐晦晦的声称执教者是某名校的某有姓无名的名师!这些形形式式的“个体户”虽然没有取得“营业执照”,但行情看好,许多“名师”名利双归。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一群群在教育教学上难以“称职”的混角儿,极尽油头粉面功夫,理顺层层关系,获得级级“职称”;而埋头耕耘教坛的老黄牛们,却往往食古不化“评”不上“职称”而有“不称职”之虞。

  当教育界成了名利场,每到招生时节,各个教育企业便努力打出招牌争鸣第一。于是各种右手握着左手“热烈祝贺”之类的街标目不暇接。你总平均分第一,我升学率第一;你这科夺冠,我那科居首;你有喜人成绩,我有惊人突破;你受某领导肯定,我受某要人赞誉;你是老牌,我是新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