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01、生物的变异包括哪些类别?
⑴、不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生物变异。
⑵、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发生的生物变异。
主要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大来源。
02、什么是基因突变?
⑴、概念: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⑵、分类: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两类。注意人工诱变的应用。
⑶、基因突变是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是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03、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
⑴、内因:DNA分子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⑵、外因:
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③、生物因素:病毒、细菌。
04、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
⑴、普遍性: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⑵、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可预知的。
⑶、低频性:突变率为大约10-8~10-5
⑷、多害少利性:指变异产生的结果对生物的生存有利的少。
⑸、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可预知的,是不定向的。
⑹、可逆性:指突变产生的基因又突变成原来的基因。
⑺、重复性:指在不同时间发生的突变,结果得到了相同的基因。
05、基因突变有什么意义?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最初原料。
06、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时间?
发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如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07、基因突变的效果是什么?
产生新基因、新性状、新基因型和新表现型,改变基因频率;不改变基因总数。
08、突变基因是否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多不遗传,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可以遗传。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并且引发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后代的变异。
09、什么是基因重组?
是指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0、基因重组包括哪些方式?
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⑵、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⑶、DNA重组技术:即转基因。(唯一的定向变异)
11、基因重组的意义是什么?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12、基因重组发生在什么时期?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3、基因重组的效果是什么?
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表现型,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
14、设有n对等位基因,则,在完全显性遗传中,按自由组合规律有:
⑴、F1产生配子2n种。
⑵、F2表现型有2n种。
⑶、F2基因型有3n种。
说明:受精作用,究竟是否属于基因重组,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我个人的观点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时,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组合在受精卵中。”这应该
是事实。但,我不主张以此而论定受精作用也是基因重组的方式之一。
似乎教科书也在回避这个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说。因此,若从高考的角度看,这个问
题不必深究,按照书上说的记忆就是了。也就是说:“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自由
组合、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以及DNA拼接技术所导致的基因重组。”
受精作用是细胞层次的问题。类似的还有细胞融合技术得到的杂交细胞,实现了“使后代具
有双亲的基因,形成了具有新基因型的细胞及具有新表现型的个体。”
基因重组是分子生物学层面的问题。相对强调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将自
己从双亲那里得到的基因分配到配子中时的分配方案——减数分裂时基因的行为特征。
显然,受精作用不能与基因重组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