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4-11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

          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⑵、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⑵、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二、应会知识点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