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深化拓展】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 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深化拓展】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的4个关键点 (1)关键点1: 样方法中样方的选择要合适 ①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②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 ③数量合适:样方太少,误差偏大;样方过多,工作量增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数量。 (2)关键点2: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3)关键点3: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4)关键点4: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捉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种群的空间特征及类型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连线) 【延伸练习】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提示 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迁入率和迁出率。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怎样的? 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什么? 提示 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016·全国Ⅱ,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 C 解析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作者:高中生物学习帮 |
|
来自: 久离rrh2z6c2a9 >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