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共危机管理》课 清华大学崔和平

 收藏快乐 2012-04-11

聆听《公共危机管理》课 清华大学崔和平

(2010-07-02 20:55:30)
    参加公司统一安排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学习,一天的时间。对于我讲,这是一门全新的领域,很有启发,也很有收获,从不同的视角和更深层面了解了媒体报道的各种事件的部分真实内部,也帮助我了解公众接受的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工作或意图。结合自身的工作,也很有借鉴意义。

    妙语摘录:

1、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接受监督,善听逆耳之言);

     以古为镜,可知兴智(熟知国学,以史为鉴,增智慧);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看别人,想自己,认识事物本质,超越自我);

2、谈判时妥协的艺术;

3、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忧患意识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从和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4、中国未来面临的五大挑战:1)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不平衡问题考验经济社会发展;3)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4)影响群众利益的民生难题须破解;5)反腐败任重道远。

 

    感悟:

1、老师讲到: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在应急处理的过程中,领导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这个问题上我深有感触,也很受启发。老师认为:应急处理操作应该交给专家来执行,专家应该成为应急处理的主角,而领导应该成为专家的支撑者,为专家提供其在处理过程中的资源需求。我很赞同,因为领导不是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在应急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这时候领导就不能不懂装懂瞎掺和,更不能作出非专业决策,以免误了大事。老师在讲课中提到,多次的社会公共危机处理中,中国的官员往往会成为应急处理的主角,而专家只能成为建议者,这是不对的,这也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着“官万能”的意识误区。我也经历过多次的行业领域内的应急处理,确实有一种感觉:帮不上忙,多次的询问反而会影响专家的处理效率,很担心是在帮倒忙,从而也就感觉不自在。今天有了老师的清晰描述,分工就更明确了,以后就做应该要做的事情,会更有利于应急处理的效率。这种认识也需要与同事们共享。

2、老师讲到:作为企业,日常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应急情况下可以用得上。一者,政府可调动的资源有助于应急事件的处理。二者,“哥们”关系有时候比“公家”关系更有效,而“哥们”关系是需要日常经营的。这有助于我加强日常的开拓和经营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