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球公转周期:恒星月周期为27. 5天;朔望月周期是29. 5天;月球的公转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公转速度为1. 月球基本数据: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 月球的公转周期有几种,其中包括常说的恒星月和朔望月二种周期。恒星月周期为27. 5天,也就是月球绕一颗恒星(如太阳)运动的真正的周期;朔望月周期是29. 5天,是两次朔月或望月的周期,是月球围绕随太阳公转的地球一周的时间。 3. 月球是地球以外留下人类足迹的第一个天体,也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月球公转的周期是:恒星月27. 5天;朔望月29. 5天。月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公转速度为1. 月球表面有数量众多的环形山。 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生命存在。 4.人类登月: 5.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由亏到圆;下半月,由圆到亏,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也可以说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朔月,亮面在左侧。 6.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公转了一周。 7.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多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由朔到望再到朔的演变过程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也就不同,因而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8.月球表面广泛分布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突出的特征。环形山,又叫做月坑,形似圆形,中间地势低平,内侧比较陡峭,外侧较平缓。有些环形山的周围,还向外辐射出许多明亮的条纹。 在月球上到处可以看到环形山。无论是月球的正面,还是月球的背面,无论是明亮的高原,还是低平的月海,都有环形山分布。环形山的数量非常多,总数达5万多个。环形山的大小差别很大。较大的环形山直径达100千米以上,小的直径则在 9.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