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江黄

 榆城古风 2012-04-11

连江黄

连江黄石,  产于寿山东北面约五公里的金山顶东北坡,与连江县接壤的金狮挡一带。因矿洞接近连江县界,石色多藤黄,故名「连江黄」,并非连江县所产。
 
     寿山石连江黄色多土黄或含青伤痕色,因石地干燥,质硬脆多细裂纹,且隐含土黄色筋纹,纹粗且直,人称「九重粿纹」,佳者似田石,惟母矿不同,亦无石皮,油渍即黝;一般以煨乌法冒充乌鸦皮,或涂染环氧树脂加上寿山石粉调剂,或以漂白粉擦磨成白色皮,假冒田石出售,但其质色硬脆,有直条纹,不似田石凝腻温润。亦有色白微透,带青绿或青黄色者,为「连江白」。
钟以敬刻连江黄云龙钮章

连江县丹洋乡所产的工艺用叶腊石,石质松脆不透明,多裂纹,有白、灰、紫数色,多灰暗,隐细点,命名为「连江石」,与寿山所产连江黄石质迥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寿山石连江黄

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矿点

 
 位于吊笕北东约1公里处的流纹岩中。矿位近靠连江县,色多藤黄,故有“连江黄”之称。连江黄石质硬而微脆,有细裂纹,肌理隐条条直纹,似萝卜纹,但纹粗且直。也有色白者,称“连江白”。清朝末年,曾有人采得一批优质“连江黄”,色正质嫩,冒充“田黄”出售。连江黄与田黄石质虽有相近之处,但从石皮、红筋和萝卜纹三方面认真鉴别,则不难分辨,其光泽亦大为逊色。

并非连江县所产。有些书籍载此石为连江县所产,误也。

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

连江黄肌理隐现弯曲的条纹,层层叠叠,俗称“九重粿”

能够冒充田黄的连江, 现在也很牛了

连江黄类有

连江黄类有

山仔濑
      产于金山顶附近的瓦坪,多藤黄色,也有呈红、白、杂色和吊笕黑色,色状近似连江黄,常呈二色相间或呈条纹状脉纹,通常质粗多砂逊通灵,有条状砂屎纵横其间;佳者质细色美,颇似芙蓉石或文洋石,惟屎块较干,所含蜡质量也较低。和山仔濑类同者有连江黄、旗降、老岭石

好的山仔瀨蠟質強,而且腊质感强,山仔濑隐定的料不比芙蓉差,早期曾假冒黃芙蓉出售,  
到市场上很容易买到裂的山仔瀨
不裂的山仔瀨

腊质感很强的山仔濑不输芙蓉,但材不大

故石谚称“连江黄,伪田黄”。

连江黄原石

连江白石 连江黄石矿中,也有色白,略带微黄、淡绿的,称连江白石。

也有紫白的

寿山连江紫

普通的连江黄

连江黄小挂件

连江黄

好的连江黄质地很不错的

连江黄特别易碎
像連江黃的石,價值要看裂紋嚴不嚴重,如果沒有裂紋,價值才會高些。質性穩定的連江黃及山仔瀨才有收藏的價值,質性差的乾澀易裂。难伺候的主!

旧寿山连江黄印石

连江黄,石质燥而易裂 只能說質性不好的較多,好的較少,但好而不裂的也是有

连江黄,
     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多滕黄或土黄而得名。石质硬而微脆多易裂,肌理隐现不规则网纹,或多条层纹.直纹,不通透。纯者浓艳朴茂有光泽,与山仔濑石同属金山矿脉。
   通灵有纹者,初看颇似田黄石,自古以来,就有将连江黄误作田黄石的。其实,它的光泽要比田黄石差得多。故石谚称连江黄,伪田黄

郑幼林雕刻的寿山连江黄印章

山井濑”石,产于金山顶附近的瓦坪,邻近连江黄产地。石质较粗,多砂,易崩,有白、红、黑等色,以黄色者多见,可混同于连江黄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江黄一脉跨两县

转载.福州晚报

  
  方先生:连江黄到底是不是寿山石?廖兴
  廖兴先生:
  龚伦《寿山石谱》说:“连江黄———山距月尾山约20里,与连江县交界,地名山仔濑。”《寿山石考》说:“连江黄———产连江县境”。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则认为:“连江黄产寿山与连江县交界处”。又说:“山井籁近连江黄,连江黄近月尾山”。
  今年夏天,我曾专程前往“连江黄”产地进行考察,矿洞的准确位置应该是在寿山村北面的日溪乡东坪村一座名叫金山顶的东北坡金狮垱一带。山高714米,与寿山村内的月尾山直距离约有四五公里,中间有金狮公山、黄巢山等峰峦相隔,山路崎岖,若以路程计则有十数公里之遥。
  金山顶早在清代就是侯官与连江两县的交界处,民国初,侯官与闽县合并,改称闽侯县,现属福州市晋安区管辖。金山矿脉的走向正好由南向北延伸,跨越县界到连江潘渡的塘坂村一带,因此在连江境内也有此类石出产。如此看来,“连江黄”既属寿山矿区的石种,同时又用“连江”来命名,一脉跨两县(市),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像“连江黄”这样石脉横跨两个乡(村)界的现象,在寿山石其他品种中也同样存在。譬如大家熟悉的山仔濑石,它出自金山顶的北面山麓,与“连江黄”相毗邻,同属金山矿脉。因附近有一自然村名叫山仔濑,故取作石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约有30多户的农家却分属东坪和塘坂两村。这样开采矿石的洞位归属也就有可能在不同乡村都共同拥有了。
  

寿山石连江黄原石,桔黄色,

放大检查见:矿物呈显微颗粒状-隐晶状结构,,油脂光泽,石质细腻。

连江黄直条纹的一种

连江县丹洋乡所产的工艺用叶腊石,石质松脆不透明,多裂纹,有白、灰、紫数色,多灰暗,隐细点,命名为「连江石」,与寿山所产连江黄石质迥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连江县丹洋乡所产的叶腊石

连江黄博古钮方章.

连江黄是寿山石的一种,产于寿山村高山东北面的金山顶。因该处邻近连江县,且色多滕黄或土黄而得名。石质硬而微脆,纯者浓艳朴茂有光泽,以纯黄色为多见,故名。肌理隐条条直纹,其佳品易与田黄石相混。但纹理粗且直,呈夹层状,俗称为“九重粿纹”,有别于萝卜纹。

连江黄印章

连江黄也有质地好的~~但相对较少,且价格较贵些

老性连江黄

连江黄兽钮

连江黄,假田黄.
《閩産錄異》…………
     “連江黃”産連江,似“田黃”,色黯質硬,油漬即黝。宦閩者誤以“都丞坑”、“連江黃”爲“田石”。然“田石”是璞。不論黃、白、紅、黑,皆由外結氣。“蛤蟆皮”即璞也。氣迫于外,文成于中,故成爲蘿蔔絲。若“都丞坑”,乃片片雲根割而斷之。此理可伏而思也。至以“連江黃”,僞“田黃”,則緘石知謬矣!…………….

译文:
     连江黄出产在连江,像田黄色质昏暗质地坚硬,如用茶油保养,石头会发黑,在福建做官的外省人,都会将都成坑,连江黄当作田石,田石是美玉,不论黄、白、红、黑、都在外结气使之外深内淡,蛤蟆皮就是玉皮,内有萝卜丝纹,都丞坑、石纹片状和田石有区别至于连江黄就是假田黄,是不懂寿山石人的缪误。

寿山连江黄石

老连江黄
吴昌硕刻寿山连江黄山水薄意章

杜陵的水纹间没有那么杂的“萝卜丝”,肌理隐现不规则的网纹,或多条层纹,俗称“九重纹”,是连江黄的特征~~
连江黄九重粿纹
水纹

正宗的杜陵水纹

连江黄质脆、多裂纹,经油泡,色转暗赭,裂痕暂时消失。

杜灵的纹理和连江黄的九重纹,最大的区别在于,杜灵是丝,连江黄的九重纹是白点组合起来的不是丝。
连江黄石质硬而脆,有裂纹,肌里隐有条条直纹,似箩卜纹,但纹直且粗,俗称“九重粿纹”。
下刀很脆,石粉成颗粒状!…通灵者有纹

书上常提到的九重粿纹,有别于萝卜纹。提供各位石友可以参考

老性连江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