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品新说 | 连江黄:浓艳朴茂 最似田黄

 猪你开心 2016-08-03

连江黄石,产于寿山东北面约五公里的金山顶东北坡,与连江县接壤的金狮挡一带。《寿山石考》说:“连江黄——产连江县境”。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则认为:“连江黄产寿山与连江县交界处”。又说:“山井籁近连江黄,连江黄近月尾山”。其实连江黄的真正产处是日溪乡东坪村金山顶,因矿洞接近连江县界,石色多藤黄,故名“连江黄”,并非连江县所产。石质硬而微脆,纯者浓艳朴茂有光泽,以黄色为主,有杏黄、藤黄、枇杷黄和深褐黄多种,故名。石表含细裂痕,肌理隐条条直纹。



上品连江黄非常美艳,容易与田黄混淆。清代,曾有商贾以色正质嫩的连江黄石冒充田黄石高价出售,蒙骗不少顾客。据郭柏苍《葭跗草堂集》记载:“连江黄,出连江,似田黄,色黝质硬,油渍即黝。宦闽者误以田石珍之。”寿山石农也有谚语说:“连江黄,假田黄,骗呆囝,不识详。”时至今日,石市上仍有将连江黄充田黄的现象,不过多以人工在表层伪造石皮、红筋,购者稍不留神则上其当。



只要认真辨别,还是可以分清连江黄石与田黄石的。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田黄出土时均为椭圆形,所以上品的田黄应该饱满、浑圆、比例协调。辨别田黄有三大标准:有萝卜丝纹、红筋、石皮。而连江黄相对于田黄来说有三点不同:一是连江黄的光泽大为逊色,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二是连江黄纹理粗且直,呈夹层状,有别于萝卜纹。三是其质地也远不及田石温润,且经油渍色易变暗,故可分辨。

 
《闽产纪录》记载:“连江黄”产连江,似“田黄”,色黯质硬,油渍即黝。宦闽者误以“都丞坑”、“连江黄”为“田石”。然“田石”是璞。不论黄、白、红、黄,皆由外结气。“蛤蟆皮”即璞也。气迫于外,文成于中,故成为萝卜丝。若“都丞坑”,乃片片去根割而断之。此理可伏而思也。至以“连江黄”,为“田黄”,即缄石知谬矣!从如上可看出,连江黄的外观,不仅是与田黄相似,也与杜陵相混淆。如是与杜陵相似,不能以黄一色所能演绎了。连江黄的颜色虽多为土黄与藤黄,个中也有红、白、杂色和吊笕黑等。在这些颜色中,有一种色调白而微透,略带青绿或青黄色,就被人称之为连江白,可见,单以连江黄的统称并不足以服众。实际上连江黄,往往以二色相间、呈条纹状脉纹的形式存在。这些条状若无砂屎充盈其中,可称为美感,但如今寿山石源的奇缺也只能包容之了。



尽管连江黄石常常被当成田黄石出售,但是极品连江黄出现时,石友们依然无法抵抗它的魅力。







联系电话:150593141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