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完美的寿山石——连江黄

 千冰室 2019-11-14


《闽产纪录》中记载:“‘连江黄’产连江,似‘田黄’,色黯质硬,油渍即黝。宦闽者误以‘都丞坑’、‘连江黄’为‘田石’。”

从古籍记录来看,连江黄产自连江,与田黄相似,曾被误认为是田黄石。我们都知道,寿山石的众多石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石头的出产地或者矿洞的名称来命名的。所以,这样看来,《闽产纪录》中对连江黄的产地记录似乎没错,但是实际上呢?

其实,连江黄并不产自连江境内,而是出产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小村落里。这个村子位于日溪乡东坪村金山顶,交通不便,少有人知。虽然村子与连江县无关,但是金山顶却一直是处在侯官与连江两县的交界处,矿脉走向也是自南向北延伸,与连江县塘坂村相连。所以,在信息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出现这样的记录失误也情有可原。

不过连江黄被误认为田黄应该是确有其事的,当今社会,一些不良商家甚至会用连江黄来作假,伪造田黄石进行销售。这与它颜色有极大关系,连江黄颜色多为土黄与藤黄,纯色居多,也有红、白、杂色和吊笕黑等。

当然连江黄能够被伪造成田黄肯定不止因为它颜色黄,究其原因,还要剖开它的外表看它的石质。连江黄石质硬而微脆,手感润滑,石表含细裂痕,肌理隐条条直纹。不过,与萝卜丝纹不同的是,连江黄纹理粗且直,呈夹层状,被称为'九重粿纹。连江黄质地远不及田石温润,且经油渍色易变暗,当然连江黄也有极少数量的冻地石头,丝纹细密的冻地连江黄,甚至能够与田黄石相混淆。

早期出产的连江黄,以蛛网似的裂令人闻之色变。如今,石农们找到了更为科学的保养方法,连江黄也出现了不少没有裂格的大章,精品也越来越多。其实,每一种寿山石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魅力,连江黄也是如此。所以,石友们大可不必纠结它的产地,更不可过分强调它的裂痕纹理,有时候,不完美才是真的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