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欣赏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女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折扇以前。
唐代诗人杜牧有名作: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清秋夜半,深闺女子执一把精致的团扇,与牛郎织女同病相怜,不由得轻叹韶华易逝,红颜易老。
团扇,也称“纨扇”、“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以此为名。从历代散见的咏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1000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折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小小的团扇曾流传了数不清的风流俊雅之事。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自此“秋扇见捐”便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此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作《团扇歌》:“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清代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则有:“小生带有一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吧。”
古代团扇大多制作精美、装饰华丽、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四川及苏杭的团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明代谢肇制《五杂俎·物部四》说:“蜀扇每岁进御,馈遗不下百余万,以上宫中用,每柄率值黄金一两。”
团扇因不易保存,流传下来的成扇极为少见。古色古香的苏州宫扇,坠以流苏、玉佩,轻盈玲珑,扇面上点缀画工精巧的红楼人物,真乃锦上添花。
古代团扇大多制作精美、装饰华丽、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四川及苏杭的团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明代谢肇制《五杂俎·物部四》说:“蜀扇每岁进御,馈遗不下百余万,以上宫中用,每柄率值黄金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