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读书破万卷2 2012-04-11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在线阅读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特征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班级教学形式,既有广为人知的优越性,又有其局 限性:一是刻板地强求在综合智商和智能类型方面有着或大或小差异的各类 学生齐步并进,从而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二是主要强调教 师的教,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为了革除班级教学上述弊端,国 外早在 19 世纪末就开始进行分组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在近几个年代里,适应 个性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种个别化教学形式又在西方教育改革的热潮中 相继涌现,如法国中小学教学革新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国内外研究发现,学生在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比在班级教学中掌握知识的 主动性、独立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由此可见,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化, 实行教学形式的开放化,借鉴国外种种教学形式的合理成分,根据教学实际 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班级教学的先天性 不足,应是我国今后教学形式改革的重要走向。综观各国,目前常用的教学 形式如下图所示:
2.手段综合化
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现在,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已跨入综合化、开放化阶段。 然而,在我国广大的教育落后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却还滞留在孤
立化、封闭化阶段——只靠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上课!显而易见,教学手
段一日不走上综合化的正轨,语文教学质量就一日不能冲出现时的低谷。 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相互补充,
不能相互代替,更不能相互排斥。在教学中,如能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充分 发挥各自长处,就能获得整体最佳效应。国外研究表明,人对通过语言形式 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 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 25%,而综合运用 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高达
65%。可见教学手段的高度综合化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把普通教具从冷宫中请出来,并配备力所能及的
现代化教具,将语文教学手段尽快推上综合化、开放化的轨道。
语文教学结构设计原则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 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而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结构的零部件,教师通过复 杂的逻辑组合,编排活动序列,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在设计教学结构时, 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掌握一个性、坚持一个原则。
1.明确一个目的
任何课堂教学结构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学有总的目标 和要求,每篇课文又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 时都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并使他们处于合理的结构之中, 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2.体现一个观点
语文课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因此,我 们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时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语言的实践环节,具 体安排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训练,具体落实教学目标和内容。
3.掌握一个特性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体现严密的逻辑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结构的 基本形式是:初知大意、深入理解、巩固运用。这三个基本流程体现了层层 深入、步步深化的逻辑层次。另外在具体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要讲究逻辑思 维,体现逻辑顺序,要根据文章思路选好突破口,抓好线头,埋好线索,编 排结构序列。或“打开闸门”顺流而下;或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体裁加以引导;
或以情为线,以事为序;或以神为凝聚点,以训练为主线,编织知识的网络。
4.坚持一个原则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课堂教学基本格式,这就是所 谓“程式”。因为这是长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的结晶,如相对稳定 的教学流程、共同必要的教学环节等,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固定程式” 而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遵循继承、发展、创新的 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要求,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人的 教学风格和特长,不拘一格创造出色彩纷呈的教学结构来。
语文“变序型”课堂结构改革
采用“变序型”课堂结构的目的:一是改变线形、封闭型的教学结构, 打破所谓“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初步巩固—→课后作 业”的传统教学程序;二是探求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变序型”结构的特定 规律。
“变序型”课堂结构改革,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反常规地处理课堂教 学节奏,重新编制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处理,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这种教学结构,缩短了学生阅读中自己认识、自己发现的过程, 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再发现、再提高的效率。这种“变序型”结构促使教师把 大量工作转移到编制、传递知识信息和学法研究上来,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 学习掌握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统一规律。语文能力系统、基础知识系统、教学 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手段使用等形成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互 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上图表示,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看(如双圆),能力系统是核心,知 识系统是能力训练的基础;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这一特定内容与教学特定 形式上看(如包含双圆的外三角),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的优化组合又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佳结构模式。
根据上述关系形成的“变序型”课堂结构,针对语文知识规律,教材特
 >>继续阅读 下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