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

 LM0318 2012-04-12

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

原创于: 2012-02-16 16:25:06

标签:

 

1.水稻吸收养分的一般情况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几十种,但从提高产量与土壤供给情况来看,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以下就这三种元素来讨论。

2.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据湖南省的测定,南优二号每 0067ha 500kg 稻谷需要氮 1045kg、磷(P25401kg、钾 1939kg;常规稻需要氮 12kg、磷(P25625kg、钾(K2O)155kg。氮、磷、钾比例约为 213。这些数字在不同条件下,有时偏高,有时偏低,这可能与品种类型和土壤肥力的高低不同有关。近年来广西各地出现大面积双季稻每 0067ha 产量超吨粮的区域,其本田施肥量,大致是每 0067ha 两造共需施纯氮 20—25kg、磷酸(P2510—15kg、氧化钾(K2O)16—20kg。这个施肥量实际是超过了水稻的吸收量,这与肥料利用率不高有关。

3.杂交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量杂交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是不同的,从早稻来看各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不同。

1)自返青至拔节期各种养分都迅速吸收,各达吸收总量的 50%左右,拔节后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则有所不同。

2)氮素以返青后至分蘖期和拔节至孕穗期这两个阶段的吸收强度为最大,分别达总量的 3581% 3560%;磷酸则以孕穗至抽穗阶段吸收最多,其次是返青至分蘖和分蘖至拔节阶段;钾素在返青至分蘖、分蘖至拔节、拔节至孕穗的各阶段吸收量大致均匀,都在 25%—28%之间。

3)抽穗以后氮、磷、钾的积累达总量的 90%以上,这表明水稻灌浆期所需的养分,特别是氮素,主要是在抽穗以前就吸收贮存在稻体内,到抽穗灌浆期才将贮存的养分运输到谷粒中去。从水稻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来看,总的趋势是每生产 50kg 稻谷,需从土壤中取走 1kg 左右的氮,磷酸(P25)的吸收量约为氮的一半,而氧化钾的吸收数量则比氮多 40%—50%。可见,单产越高,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就越多,如不补充,或只补充一、二种,则土壤养分将逐渐减少,或失去平衡,影响产量的提高。

4.杂交水稻的施肥量杂交稻所吸收的肥料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土壤本身提供,另一部分是当季施入的肥料。

1)土壤养分的供给土壤的供肥能力即地力,它可以通过化验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用不施肥的产量来表示。土壤本身供给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贮蓄量与有效状态。江河冲积土或湖积区的稻田,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可耕性好,有效态养分较高,这类土壤可供给水稻吸收的养分数量则多;有些山区稻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分解转化慢,有效养分较少,供给养分的能力不高;一些红壤丘陵区特别是新开稻田,潜在肥力与有效养分都较低,能供给的养分则更少。根据在生产实践中的观察和肥料对比试验情况,一般推算土壤本身约可供给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 1/2—2/3,不过这种供应情况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水平下差异颇大。在具体衡量某一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时,要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施肥水平与产量的关系,还要进行必要的土壤分析与试验,从而比较确切地掌握土壤肥力水平。

2)肥料利用率当季施用的肥料并不完全为水稻吸收利用,有些流失了,有些残存在土壤中,当季利用多少就是“肥料的利用率”。一般来说,化学肥料比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料,碳、氮比值较大的(即含碳素多的)利用率低,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比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各种农家肥单独施用肥效低,而将有机肥作基肥与化肥作追肥配合施用,就能显著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据湖南省农科院的试验,在每 0067ha 6kg 纯氮的情况下,测得早稻对硫酸铵的利用率为 386%,绿肥为 382%,猪粪为1703%,牛粪为 106%。这就是说施了 6kg 纯氮的硫酸铵与绿肥,当季早稻吸收 2kg 多,牛粪只有 06kg。至于磷的利用率,据用同位素测定结果,过磷酸钙的利用率约在 20%—40%之间。

3)施肥量的计算根据计划产量需要吸收的肥料,一般可按生产 50kg稻谷需纯氮 1kg 折算,土壤供给的肥料和当季肥料利用率(据四川省农科院测定杂交水稻当季氮肥利用率约 30%—40%的比率)。

例如,一块稻田计划生产 500kg 稻谷,地力产量(即不施肥的产量)为350kg,扣除地力产量,施肥需要生产 150kg,就需要施 3kg 纯氮(按生产 50kg稻谷需纯氮 1kg 折算),按氮肥的利用率 30%—40%计算,大致需要施 75—10kg 纯氮。然后再根据各种氮肥的含氮量进行折算,确定各种氮肥的施用数量。磷酸(P25)的施用量约为纯氮的一半,氧化钾(K2O)的数量则比纯氮多 40%—50%

5.基肥与追肥的配比从水稻吸收养分累积的趋势看,拔节期以前将吸收总量的 60%—80%以上,从移栽到拔节早晚稻一般是一个月左右,这段时期水稻增长营养器官、发生分蘖,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的时期,所以在水稻生长的早期必须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从土壤养分供应情况看,早稻生育前期气温低,肥料分解慢,在施用绿肥或农家肥作基肥的情况下,前期土壤养分较难满足早稻早生快发的要求;进入生育后期因气温较高,肥料分解快,如基肥与追肥用量充足和分配恰当,则后期不会发生缺肥现象。晚稻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土壤肥料的供应是前多后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晚稻生育后期往往容易发生脱肥现象。再从肥料性质来看,有机肥料大都是绿肥、猪牛栏粪、土杂肥,这些肥料的特点是分解慢,肥效长,营养元素种类多,而每种元素含量较低。为提高肥效,应在插秧前整地时施下,与土壤充分拌均,使肥土相融,以利于肥效的提高。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施足基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因早、晚稻生育期间的气温不同,吸收养分的趋势也不一样,早稻在分蘖盛期前比晚稻吸收累积量要多,所以早稻基肥约占总用肥量的 80%,晚稻约为 70%—80%,追肥占总用肥量 30%—20%。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选用的杂交组合、土壤肥力状况及气温的不同灵活掌握。如栽培早稻早熟品种,因生育期短,要求早发,而广西早春气温低,肥料分解慢,这就需要加大基肥用量,配合早施追肥;而栽培中稻,因生育期长,为防止后期脱肥,追肥比重要适当加大,基肥比重可适当减少,比例为 64,即基肥占 60%,追肥占 40%。总之,基肥与追肥是相互关联的,基肥施的多,追肥可少施;反之,基肥施的少,追肥可多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