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应该怎样培养男子汉?

 陈邶 2012-04-12

今天应该怎样培养男子汉?   

2012-04-05 19:47:02|  分类: 教育批判 |  标签: |字号 订阅

    

今天应该怎样培养男子汉? - 朱小闯 - 朱小闯的教育博客

 

      上海市第八中学近日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申请方案,该校希望以“男校”的方式挽救“男孩劣势”,如果申请得到批准,有望诞生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所男子中学。消息一经披露,引发了舆论热议。

男子中学能不能挽救“男孩劣势”,对此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男孩劣势”?上海市八中校长卢起升说,“男孩劣势”首先体现在学业上。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男孩子的身心成熟普遍比女孩子晚,一个8岁男孩子的专注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相当于7岁女孩子的水平。女生因获得更多锻炼和表现机会,变得更强,而一开始就“落后”的男小囡,一直得不到“冒头”机会,很可能对其整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中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业成绩方面总体处于劣势。提议办“男子中学”,是希望能够采取“扬长补短”的措施,补上“学业劣势”。

如果如卢校长所言,“男孩劣势”主要就是“学业劣势”,那么这个所谓的“劣势”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难道男孩在学业上一定要比女孩优秀?况且从成长发育角度看,中小学中同龄的男女生相比,女孩普遍要早熟一两年,她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都要好一些,因此部分男孩学业比女孩差是一个自然现象,并且男孩学业上落后的局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扭转。因此为了补上男孩的暂时的“学业劣势”而办一所“男子中学”,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是教育的退步。

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人类学教授莱昂内尔·泰格则在《男性的衰落》一书中写道:“……似乎看来男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确是成绩欠佳,而女生的表现却正变得越来越好。当然,这没什么不好。然而,问题仍然摆在那里:男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的,我们要问:男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男孩的“学业劣势”只是显性劣势,其内在的原因是“角色劣势”,今天的男孩越来越不能胜任家庭、社会赋予他的角色,家庭、社会希望男孩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什么是男子汉?所谓男子汉就是指胸怀坦荡、富有爱心的男人,有责任心、勇于担当的男人,有主见,做事果敢的男人,为正义而英勇无畏、轻生死重然诺的男人。而现在的男孩甚至一些大男人,性格懦弱无主见,遇事婆婆妈妈;不敢冒险,缺乏进取心;心眼小,没有宽容心;做事不愿吃苦,没有毅力和恒心;文弱不堪、多愁善感……究其原因,这些并不是因为男女混校造成的,而是与我们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有很大关系。

从社会环境而言,一些娱乐节目、娱乐明星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但现在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主要原因。张鸣先生在《作为宠物的孩子》中指出:对现在的父母而言,“孩子,是他们的一切,更是他们安慰。养个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养个宠物。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带给他们的慰藉。”现在的父母的最大理想就是“给孩子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她看着他找对象,成家养孩子,而她会一直帮着儿子,最后含饴弄孙,尽享天伦。”最近的一则新闻证明了张鸣先生的观点。来自河北的刘喜梅3年来10次来到重庆,不惜打、骂、闹,劝自己的儿子回家,像其哥哥一样进入国企工作,端上铁饭碗,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无疑这位母亲是爱孩子的,但她爱的方式是不放手,幷妄图打包孩子的未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因此父母不要我做体力活,只要认真读书就行了。在求学过程中,我的父母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希望为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我得到老师更多的照顾。大学毕业后,父母为我的就业和婚姻操了很多心。应该说我成长的道路是顺利的,但也使得我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后来我对待儿子是尽量放手,告诉他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自己的事自己解决。我的儿子从初一到高三一共六年都在我任职的学校读书,其时我在学校担任科室主任和副校长,但他在学校没有任何“特权”。六年中,我没有为他争取过一次照顾或荣誉,如果他违反了班级班规,我要求班主任给予他与其他学生一样的处罚。我们学校很多教师的子女喜欢将自己的自行车放在教师车棚,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有一次,我的儿子也将自行车准备放在教师车棚,恰好被我看到,我要求他将车辆放到本班指定位置,幷告诉他,他只是这个学校如其他学生一样的一个普通学生。我深知,我不能安排他的未来,他必须从小就要学会适应这个社会,自己争取自己的未来。诚如陶行知所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我认为作为父母,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为什么老鹰不教刚出生的小鹰如何飞翔,而是用嘴把小鹰叼到高空而放手让小鹰自己练习飞翔?因为老鹰懂得只有放手才能让小鹰学会飞翔。达尔文说:“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父母不要事事控制,处处阻拦,而应该多鼓励男孩去探索,从小培养他们勇于冒险和竞争的个性,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男孩劣势”的出现,我们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也负有责任。基础教育阶段,是男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男教师成为他们人生的楷模。但恰恰相反,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偏多,这个现象城市比农村严重,小学比中学严重,幼儿园比小学严重,许多幼儿园一个男教师也没有。据北京市2006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女教师比例高达81.3%,男教师比例仅为18.7%。而城区女教师比例又比郊区多5个百分点。女教师的优点是细心、耐心、温柔,但如果学生长期在女性的氛围中长大,可能造成他们阴柔有余,刚强不足。而据有关研究显示,基础教育阶段屈指可数的男教师也会受到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女教师的影响,使男人的性格趋于衰退,这最终也会影响到孩子。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基础教育阶段男教师“稀有”,源头在于报考师范院校的男生太少。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此要引起重视,幷积极寻求对策。我认为,师范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应当保持适当的男女比例,甚至可以做一些政策倾斜。而更为根本的是应该整体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此吸引更多的男性来从事这一职业。

“男孩劣势”出现,还在于我们教育的评价导向有问题。男孩生性好动,可在学校里,老师都要求孩子“听话”、“不惹事”,因此男孩很难符合老师的“好学生”标准,以至于一些活泼好动又暂时成绩落后的男孩被视为“问题男孩”,甚至是“差生”。学者很早就发现,现代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男孩的天性来说,是一种束缚。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校中‘纪律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必须常常花大部分时间抑制学生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不把心思放在教材上。学校很重视宁静;鼓励沉默,奖励呆板一律的姿势和运动;助长机械地刺激学生的理智兴趣的态度。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生遵守这些要求,如有违反就要加以惩罚。”女孩子规则意识比男孩强,男孩更喜欢“离经叛道”。因此,如果仍然以是否“听话”“守纪”作为衡量好坏学生的标准,幷强制推行这一标准,那么,即使是再勇猛的狮子,我们也会把他培养成温驯的绵羊。

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机制对男孩也是不公平的。现在的应试更适合女生,女生的记忆力好,能静下心学习,所以考试成绩就比较好,男生比较占优势的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现在的书面考试方式往往难以检测出来,而且男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很多在工作中才有所体现,比如服装设计师、厨师,我们通常认为应该是女生干的工作,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男生做得比较好。男生成绩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把大多精力耗费在学校学习以外的兴趣上。因此,我们要探索新的教育评价机制,让男孩的优势在学校中也能够得到认可。

学校还要施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男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更喜欢体育活动、动手实践、挑战和观察,因此学校应该尊重男孩喜欢竞争、对抗、刺激和实验等的兴趣差异。教师要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多组织探究性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使男孩的兴趣和特长得以展现和发展。学校要多组织野外活动,培养男孩的吃苦精神。学校还应该与家庭配合,培养男孩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林则徐在《禁烟奏折》中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男孩劣势不仅仅是男孩个人及其家庭的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和民族的危机。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不能吃苦、不负责任的贪生怕死的男孩去保家卫国、去振兴中华。为挽救男孩劣势,办男子中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前提是必须改变其应试教育的理念。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