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每天与女教师相伴,让我们感到教育是多么美丽啊!

 太行森林 2017-03-09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女教师)

  

“三八”节到了,《中国教师报》希望我说几句话。 


说什么呢?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吧,虽然我这“实话”可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总有人抱怨学校女老师太多。可我没觉得这有啥不好。

 

小学时最早听到赞美老师的话是“老师像妈妈”而不是“老师像爸爸”,看的第一部关于教师的电影是《乡村女教师》而不是《乡村男教师》,我们平时歌颂自己就读的学校叫“母校”而不是“公校”,我们平时看到的宣传画中的教师形象是美丽慈祥的女老师而不是英俊刚强的男教师……因为教育,意味着温柔细腻的人情味,意味着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学校没有男教师是不可思议的,但如果真的大多数都是男教师也是不可思议的。有人说,这样培养的孩子没有“男子汉气质”。可是去调查一下,至少在近代中国,那么多的伟人小学时候的老师多数都是女教师,因为自从现代学校兴起后,小学堂从来就基本上是女教师的天下。

 

虽然也有女警察,但警察的使命更适合于男性;虽然也有男护士,但护士的岗位更适合于女性。大家并未因此而惊呼应该有更多的女警察和更多的男护士,因为不同的职业对性别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职业的确需要某些性别优势。一般情况下,小学和初中的教师更适合于女性担任,虽然中小学男教师一样可以很优秀,但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

 

当代中国,小学名师虽然也有于永正、王崧舟等,但大多数还是女性:斯霞、霍懋征、李吉林、吴正宪、窦桂梅……这和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例总体相当。中学名师男女基本上各半:钱梦龙、于漪、魏书生、任小艾、程红兵、高金英……这和中学教师的性别比例也大致吻合。到了大学,名教授中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也和大学教师的性别比例基本一致。儿童、少年的心理更多的是需要母亲般的抚摸,需要的是柔性的气息。所以学段越低,女教师越多,应该是正常的。

 

说女性培养不出真正的“男子汉”纯属臆想。我读许多人名人回忆录,他们在谈自己成长时往往说到自己受母亲的影响,而很少(不是没有)说是受父亲影响。是否能够培养出男子汉,关键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而非教育者性别。

 

何况,办公室的女教师也是男教师的一份“福利”,每天与美女相伴,赏心悦目,让我们感到教育是多么美丽啊!我任校长的武侯实验中学及其附属小学,女教师居多,走进学校,真的是春色满园,套用一句俗不可耐的表达:“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八节到了,谢谢并祝福所有的女教师!


                         2017年3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