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养生,生不养你

 月亮湖568 2012-04-13
你不养生,生不养你


图片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养生以不伤为本。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爽口物多终作疾。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养静为摄生首务。养生之方,首先节欲。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不得夜食。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戒晚食为养生善术。饱生众疾。夜饱损一日之寿。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便怒。慎言语,节饮食。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冬月宜温足冻脑。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寒尤可近火,火在表;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先睡心,后睡眼。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独抱浓愁无好梦。哀乐失时,殃咎必至。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如山,隔断神仙路往还。恩爱牵缠不自由,名利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地,免致中年早白头。
     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欲求长生先戒性。大贵之生常速尽。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未得则羡,已得则厌;厌而求新,则为恶无不至矣。节嗜欲者,治身之本。名高折人寿,思苦减天年。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穷奢极欲,算来何益精神。佳肴与美酒,都是腐肠膏;艳声与丽色,真是伐命刀。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养心莫善于寡欲。养生之方,首先节欲。养生难在去欲。怒是猛虎,欲是深渊。破爪伤肤,坏梳摘发,色为之变;聚珍痤身,列艳靡骨,心为之安。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息意去欲,归于无为。虚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患生于多欲,害生于未备。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祸患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殉物,危若冰谷。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心劳而气废,疾以之生矣。心乱则神烦,神烦则欲盛,欲盛则疾且死矣。饥忌浴,谓之腹虚不可令耗气耳。百病从脚起。百病生于气。百病积聚,皆起于虚。忌汗当风、卧当风、洗浴当风、睡当风。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病加于小愈。病多知药性。常有小疾则慎疾,常亲小劳则身健。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在胜于服药者矣。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三分治病,七分调养。万般补养皆虚伪,唯有操心是要规。上药养命,中药养性。无病赛过活神仙。天道自然,人道自己。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心地本来宽。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心安病自除。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有愁皆苦海,无病即神仙。寻气如寻病,消愁便消灾。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慎,百病所由滋。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于老人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泊永矗俊病无良药,自解自乐。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养精神胜服药,贫知节俭胜营生。调药性易,调己性难。一笑解衰容 。人生要适情,无荣何来辱。人生能知足,烦恼即时除。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乐天知命故不忧。耳目宽则天地窄,事务短则日月长。收得放心,戒得忿怒,薄得世味,远得嗜欲,这个中间养了多少精神。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我是谁。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珍贵)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和心在于行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省功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浇花种竹。脱尽名利缰锁,世界原来大。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行邪僻则身夭死。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彰彰,以害一生,生无不伤。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以财为草,以身为宝。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通心神。外护其身,如惜千霄茂树,勿纵一斧之刃伤焉;内护其行,如惜渡海之浮囊,勿容一针之锋破焉。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在压迫下生最下等 )-吕氏春秋-贵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养生以不伤为本。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祸不入慎家之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圣人除心不除境,凡人除境不除心。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治心无他术,要使百念空。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性躁暴者,一身之剧贼。欲多则心散。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终身之忌,暮常护气。大乎大笑,耗人元气。久言笑,则脏腑伤。言谈有节,可以延年。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养生之道,必爱气存神。爱气如守关。语言宜常简默。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地心清凉。善养鱼者治其水,善养人者治其气。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练形还精,练精还气,练气还神。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有胸中万斛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只因忘宠辱,至此不伤神。外物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则心定矣。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家无仓廪储,心有宇宙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能成虹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其名曰虚。心虚则安。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一段光明君记取,要知无念是真归。五情不思,五味不贪,不欲不染,六根清净,方寸澄清澈,便是真丹。生我者道也,灭我者情也。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为浮云。忧喜心忘便是禅。要做长命人,莫做短命事。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食气者常有少容。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不淫于至乐,不安于至静,能栖神静乐之间,谓之守中。不耻贫贱,不贪富贵,不嗜声色,不耽名利,不惧患难,不怍黜辱,外无所求,内无所惑。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闭目养神,调息养气。人生难得老来闲。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

     养生秘诀100条

        1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就会有正确的决定,就会有正确的行为,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不足了病情才会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多做些运动来增加自己的气血。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不一定会出事,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21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这个“机”,让“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7 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
        39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40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 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 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 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 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 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决定不许再去打扰那病体,不许想著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51、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52、修行要诀: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3、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
        54、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56、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7、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8、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59、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60、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
        61、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62、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63、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64、人家治不了的病,要靠自己治。(精神科类)

        65、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治不死是命大,治死了,因为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还活着,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就会康复。
        66、不要贪图世界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67、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8、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69、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有病了,不舒服了,不自在了,那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71、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72、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换句话说,就是能吃亏,别人就是要命都舍得,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
        73、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也能拥有这份自信。
        74、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75、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76、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78、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79、从当年希特勒绕开盟军坚固防线攻克马其诺防线的案例中,悟到了: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他的相关方面突破。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脾等来达到效果。
        80、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82、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3、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对问题给予藐视,对过程引起重视。
        84、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85、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另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生病了,总有一个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87、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88、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89、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
        90、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当把什么学问理解到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还感到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还没有掌握到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根本,这时候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93、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94、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96、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97、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
        98、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一旦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西医都做了什么?疼不是吗,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把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五脏六腑了。
        99、记住,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
        100、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