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好心脏
保护心血管的七种好行为 胡大一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4 不愿沾着脑卒中的边儿 我与国内一位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的对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在一次日程安排甚是紧凑的国际性学术会议间歇,走出会场的大门,看见几个久未谋面的中国医生在扎堆叙旧。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进行我的保留节目——抓紧这二十分钟的会议间歇,在会场外的空地进行快步走锻炼,也由此引发了与素日喜欢健身的王教授之间的这次对话。 “每天面对的生离死别就像一日三餐般平常,看了太多的痛苦,真想为自己年老时也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归宿啊。” 我回头笑着看他,等着分享他的好建议。 “我宁愿是死于心肌梗死,也不愿沾着脑卒中的边儿。” 笑容凝固在我的嘴角,好像是一个很让人扫兴的回答。 “为什么?”我问。 “你如果到我们脑卒中病房待上一年半载,你就会理解我为什么这么说。从病人躺在担架上进院那天开始,你就目不转睛地看着,用心数一数,看有多少人能活下来?又有多少人能不落下残疾地活下来?” 其实,我不用到他们脑卒中病房,就已经深知这景象的可怕。2004年,我去过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高血压研究项目现场。那是一个为期数年的省级课题 研究,共调查了4541名年龄在65~99岁之间的老年人。在北方这个高血压高发的地域,脑卒中侵袭后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平均68.01%的人不知道自 己患有高血压(因为不知道患病,就更谈不上治疗);平均每一户人家就有一个病人因患脑卒中而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为此,每一户人家也必须再留下一个具有 劳动能力的家人常年陪护。 中国是脑卒中的大国,是全世界脑卒中发病第一的国家。每年因脑卒中导致的病人致残、家庭致贫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不愿像一部报废的机器,终日躺在病床或轮椅上,吸痰管、导尿管、胃管蛛网一样交织在我的周围,任何动作都不需我再费一丁点力气,因为我的大脑已经完 全或部分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这日复一日的煎熬,不仅残酷地抹去了儿女的眼泪,也抹去了我仅剩的一点尊严。我不愿这样活着。” 是的,健康是一种尊严,是一种我们多么渴望和热爱的尊严。当然,要想拥有这份尊严,不沾着脑卒中的边儿,我们也必须从认识高血压,管理高血压开始。因为导致国人脑卒中高发的首要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国人第一疾病”。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到2008年9月,卫生部 官方网站显示,估算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到2亿。不仅如此,高血压病的低知晓率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不知晓就不可能去接受治疗。一方面原因是高血压病 临床症状不明显,另一方面原因是公众缺乏防治高血压病的意识和知识。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一部分人群是社会多方面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是 各年龄段人群中最高的,但健康意识也是最淡薄的,生活方式也是问题最多的,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目标人群”之一。 |
|
来自: weijian > 《高血压、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