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4-13

一、必备知识梳理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 形成的原因。

 3)局限性: ①对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 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2:练一练

2009·广东理基,47)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 

  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解析  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故B正确。答案 B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发展

 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①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②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③生物变异的利与害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②实质: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

③新物种形成标志:达到生殖隔离。

挖掘教材:P122技能训练如何鉴定长期地理隔离后两个同一物种的种群是否形成两个物种?

提示:通过能或杂交和杂交后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

 1)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四)、构建知识网络

二、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及比较

(一)深化拓展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内在联系

 1)图示

原始物种的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

2)解读

①自然选择的对象

a.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b.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c.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②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③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a.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b.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c.原因: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

④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⑤两个方向——图示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解读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概念

定义

外延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无生殖隔离;同一区域

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所有基因

提醒:①种群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某段时间内若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反之则进化。

例:一年前A=0.6a=0.4,若一年后仍然是A= 0.6a=0.4,则一年中未进化。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突变)。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提醒 ①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②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③变异是不定向的,因不定向性决定了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进化方向。④不可遗传变异不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经自然选择

 

导致  

变异是不定向的               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提醒:①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而自然选择学说从性状水平解释进化。

  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2)骤变式——如自然界多倍体植物的形成

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源杂交(如甘蔗—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提醒: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达到生殖隔离。

(二)对位训练

1.2009·广东生物,26)《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                       (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

  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用进废退理论是拉马克提出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答案:AD

2.2008·山东理综,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如果发生进化,那一定是有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

考点二  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

()、深化拓展

1.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

与原生物关系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

二者联系

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

2.种群和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

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出现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

4)二者关系可借助下图理解。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区别与联系

类型

定义

特点

举例

关系

地理

隔离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同种生物地理隔离消失后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山东的

玉米和

河北的

玉米

①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

②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生殖

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永久性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驴和马

4.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区别与联系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谁来选择

自然环境条件

选择目的

有利于生物生存

有利于人类

实例

害虫和病菌抗药性

肉食鸡、蛋鸡等

联系

都能改变基因频率,使生物进化

(二)、对位训练

3.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答案:A

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B

考点三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

()、深化拓展

1.比较

概念

定义

外延

基因频率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型频率

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2.计算

 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2)伴X染色体遗传方式

①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名,女性中,色盲基因(Xb)携带者为5人,色盲患者为1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8人,则Xb的基因频率为:


提醒:XY型性别决定生物,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X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Y染色体。ZW型性别决定也是这样。

②已知人群中,伴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例色盲男性中发病率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

3)哈代—温伯格定律

①成立前提: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 c.没有迁入和迁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

②计算公式

a.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Aa的频率为2pqaa的频率为q2

b.当告诉基因型aa的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AA基因型频率为(           )2Aa基因型频率为

(二)、对位训练

5.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解析:AA:30%aa:20%可得:Aa50%

   AA:30%+0.25×50%=42.5%

     Aa:0.5×50%=25%

     aa:20%+0.25×50%=32.5%

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45%。答案   D

6.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型为aa个体的出现几率是0.01%,在理想状态下,杂合子出现的几率是 

  解析  根据题意:q2=0.01%,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q=1%。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q=1),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p=1-q=99%。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2pq=2×1%×99%=1.98%。答案:1.98%

三、解题思路探究

(一)思维误区警示

1、易错分析:对生物进化的观点辨析不清

    1)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

    2)种群基因库指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若有n个个体,每个个体平均有m个基因,则基因库中应有nm个基因,指个数不是指种类。

    3)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应为同一个物种,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后代。但地理隔离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两个池塘中的鲤鱼也存在地理隔离。

4)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

    5)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若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就不进化,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

进化的有效依据。

    6)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

7)生物多样性指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能说种群多样性。

    8)共同进化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

    9)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标准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

(二)纠正训练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解析: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

四、知识综合应用

重点提示:通过“生物进化的多角度”考查,提升“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典例分析 2009·上海生物,3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2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2)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4)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因过度繁殖而出现的生存斗争现象,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所以联趾蜥蜴适于游泳,更易获得食物,出现个体比例上升的现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5)性状由基因控制,所以生物性状的多样性是由遗传(基因)多样性决定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可用PCR技术检测。

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一、选择题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

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

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2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A

解析 随机交配对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判断、分析能力。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中的突变是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属基因突变,CD属染色体变异。A中绿色的出现属隐性基因的纯合,不属于突变。

4(2010·临沂)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

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

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类能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  )

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但该物种在一代代交替过程中得以保持和发展,该物种的基因库也得以保持和发展。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6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

C.地理隔离对人类没有影响

D.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答案 C

解析 地理隔离在人类中也有广泛影响,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可以把地球上所有合适年龄的异性作为自己的选择对象,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地理的因素是阻碍人类基因交流的天然屏障。当然对人类来说与别的动物不同,政治的、社会的隔离因素的影响,有时更为重要。

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

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答案 D

解析 首先计算出甲种群Aa72%,乙种群AA36%;然后分别计算出甲种群A(24%36%)60%,乙种群A(36%24%)60%,。即甲乙两种群基因频率不变,说明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没有进化。

8(2010·潍坊)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  隔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9.下列分别针对甲、乙、丙、丁四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C点可能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B.乙图中,施用农药后害虫种群抗药基因的频率,C点比A点高

C.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图中苹果贮藏室的氧气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答案 B

解析 由乙图可知,A点和C点害虫抗药个体基本相同,但C点其害虫总数减少,故B正确。

10(2010·厦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进化的理解。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新物种的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故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1(2010·威海)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A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640.36                               B0.360.64

C0.500.50                               D0.820.18

答案 A

解析 A的基因频率为[12000×2(2640012000)]/(30000×2)0.64,则a的基因频率是10.640.36

12(2010·威海)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 D

解析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3(2010·烟台)生物生殖方式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内容之一,下列有关生物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加了自然选择的原材料,加快了进化的速度

B.胎生动物胚胎发育的营养主要来自母体,所以胎生动物的卵细胞比卵生动物的卵细胞小

C.双受精现象保证了种子萌发的营养,是被子植物占优势的原因之一

D.进行卵式生殖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答案 D

解析 本题采用直接法较简单。D项明显错误,混淆了卵式生殖和卵生动物的概念。卵式生殖是指精卵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胎生的哺乳动物都是卵式生殖。

1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标志,属于识记内容。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1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12.5%                                        B50%

C25%                                          D.无法估计

答案 B

解析 杂合子生物连续自交n代后,在后代中杂合子基因型所占的比率是()n,所以经过自交三代后,后代中Aa基因型占(),而且纯合子AAaa基因型的比率相等,各占()因此可以通过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16.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____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5% 45% (2)42.5% 32.5% 55% 45% (3)没有发生进化 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4)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有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含有Aa基因的总数=100×2200,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

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可见,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17(2010·泰安)下图是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

(2)过程发生了________,这种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3)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但是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

AA

Aa

aa

A地区

95%

3%

2%

B地区

3%

95%

2%

问: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B地区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决定两地区基因频率变化方向的是________

答案 (1)细胞核 核糖体 (2)基因突变 间 (3)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活动而控制性状 (4)96.5% 49.5% 自然选择

18(2010·广州)地球上的人有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等不同的人种,但按生物分类学上划分,地球上这些不同肤色的人种都属于一个物种——智人种。不同的民族的人群在肤色上、生理特征上等有各种细微的差别,基因组成上有少量的差异。请分析回答:

(1)说明为什么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种同属于一个物种?

(2)不同民族人群之间的通婚,将对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差异性产生何种影响?说明理由。

(3)你认为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种将来会演化为不同的物种吗?说明理由。

答案 (1)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能够婚配并生育出可育的后代。

(2)将导致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差异减小;因为不同民族人群之间通婚,导致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基因交流,从而使一个民族的基因库流入了另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的基因流入了另一个民族的基因库。

(3)不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不可能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通婚现象普遍(答案只要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明正确即可算对)

解析 (1)物种的判定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而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能够婚配并生育出可育的后代,属于一个物种。

(2)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不同民族人群之间通婚,使不同民族基因库之间进行基因交流,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减小。(3)目前交通条件便利,人类的活动范围可以遍及全球,不同肤色的人不可能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且通婚现象普遍,所以不会演化成不同的物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