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化

 吾大不了 2012-04-13

汽化:

汽化(evaporization)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简介

  液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比气体中小得多。汽化时分子平均距离加大、体积急剧增大,需克服分子间引力并反抗大气压力做功。因此,汽化要吸热。单位质量液体转变为同温度蒸气时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汽化热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液体分子具有较大动能,液相与气相差别减小。在临界温度下,物质处于临界态,气相与液相差别消失,汽化热为零。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它是将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一种过程。

蒸发

  物理学上,把只在物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动能较大的液体分子能摆脱其他液体分子吸引,溢出液面。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蒸发过程的汽化热叫蒸发热,与温度有关。蒸发的逆过程是液化,即气相转变为液相。当两种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此时的蒸气叫饱和蒸气,其压力叫饱和蒸气压。对同一物质,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p-T图上其间的关系叫汽化曲线。汽化曲线是气、液两相的分界线,曲线上各点表示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各个状态。

沸腾

  沸腾是在同一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通常,液体内部和器壁上总有许多小气泡,其中的蒸气处于饱和状态。随着温度上升,小气泡中的饱和蒸气压相应增加,气泡不断胀大。当饱和蒸气压增加到与外界压力相同时,气泡骤然胀大,在浮力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液面并放出蒸气。这种剧烈的汽化就是沸腾。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沸腾时液体内部和器壁上的小气泡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如果液体过于纯净,缺乏小气泡,则温度高于沸点时仍不沸腾。这种液体称为过热液体。过热液体并不稳定,稍有震动或杂质进入便立即诱发沸腾,温度降回到沸点。带电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会使在其轨迹附近的分子电离产生汽化核 ,形成一串气泡,从而显示带电粒子的径迹。用于基本粒子研究的气泡室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常用的液体有液态氢、丙烷等。
  增加压力会使沸点升高。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不同点:蒸发--①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②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③是平和的汽化现象。
  沸腾--①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③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相关词

  汽化器:用汽油做燃料的内燃机上的部件。它的作用是把汽油变成雾状,按一定比例和空气混合,形成供汽缸燃烧的混合气。也叫化油器。
  汽化热:每单位质量的液体变成气体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叫该液体的汽化热,单位是卡/克。

相关知识点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定义: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是沸腾。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4)液体种类
  (5)空气湿度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生活举例:
  电风扇吹流汗的人-------加快了空气的液表流速,加快了汗液的蒸发
  电熨斗熨烫衣物----(1)
  摊开晾晒物品-------(2)
  吹风机吹干头发----(1)(3)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应用:
  高原地区使用 压力锅烹煮食物

蒸发致冷

  利用蒸发吸热可以使周围变冷,从而达到致冷的目的。夏天往院子里洒水可以使周围充满凉意;从游泳池出来感觉很冷;有的冰箱也是利用这一特点工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