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理解“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 ?

 幽兰书斋 2012-04-13

 怎样理解“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习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教材,甚至去背教材。由于只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有嘴上功夫、笔下功夫,而无手上功夫。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求打破这种观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即既让学生既知道“是什么”、“有什么”,还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通过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性经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能力发展成为可能。教学不再以本为本、而是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对教材的多样化解读。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学习了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教学中予以实施才是啊!我认为以下内容是极其重要的:

一.正确理解 “教” 教材与用教材“教”

教”教材,很明确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搬运式的教学,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惟一的“孤本”,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结论,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就算完事了,因此是比较狭隘的。这样不仅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小,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知识,造成学生厌学。

而用教材“教”就不同了,教材在这里是“范本”,教师不光是解释教材,且是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可以向外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反正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 教材,在这里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 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可延伸的过程。用教材教使学生能从乏味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从枯燥的书本中解脱出来。用教材教能让学生从实际的经历,生活的实践中结合要学的知识,使学生乐学、想学、爱学。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 所以讲究对知识的颠来倒去的分析,看重教师传授到位与否与教学技巧,往往是从教师执教的角度来统率教书的。而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注重举一反三,是以知识为线索、潜能开发为重点、能力养为侧重的综合性教学。前者是教书,后者教人。 用形象比喻的话,“教”教材是一口井,是停靠的码头;用教材“教”是一条河是起帆的绿舟。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教学形态上或许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同,骨子里却有分明的界线。 对教材的看法及对教材的态度,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底蕴。 如果说,“教” 教材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 那么用教材“教”,则是教师的高本事了。教材, 究竟是教的, 还是用的。我认为, 要提倡“用”,也就是用教材来“教”。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扩大视野,有助于追求教学的最大效应,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境界。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用教材“教”,就会考虑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施教,就会把学习对象放在中心地位,就会顾及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状态和不同需求,即使在备课中也会有不同的视角。

二.怎样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 教材呢?

一个“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我们在一线的老师搞得“不会教了”,其实这个理念就是“活用教材”,把教材用活,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罢,首先要把握教材,善于发现课程资源,这是“活用教材”的前提。所以,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所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它在中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前后的联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每个教师教学前的必修课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时代赋予了教师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都是学生学习时不可多得的财富,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阅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基点。课程资源是多方面的,也是极为丰富的。我们设计教学时,既不能无视资源存在,造成资源的单调、缺乏,也不能出现资源的“拥挤”、“泛滥”,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善于取舍,实现资源之间的最佳整合。

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是“活用教材”的保障。处理教材,并不是那么简单地事情,我们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头脑,跟上时代的需要,全力以赴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再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是“活用教材”的落脚点,也是根本目标,即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不管如何“活用教材”,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脱离了这个前提,“活用教材”只能停留在“形”上,永远也抓不住“活用教材”的“神”。深入的了解学生吧,研究学生吧。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主要因素,教材的价值,从某种角度讲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智慧教学来实现的。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尽力把课上得头头是道,还要让学生有想象、发展的余地,使教材成为“知识链”,而不是禁锢学生思想的盖子,我们不仅要考虑教材以内的东西,叫做“深挖洞”,还需要考虑与教材相关或与教材暂时无关但与学生未来有关的东西,可称为“广积粮”,在今天仅仅吃透教材还不能称为高手,还要在用教材“教”上见功夫。

     当然,想把一切做得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必须拥有以上的知识,以上的理念,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付出实际行动,竭尽所能去做得更好,做到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我们“人民教师”这一光辉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