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呼唤改造备课

 天蓝蓝 2010-10-13

新课程呼唤改造备课

 

   徐文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前,学校传统备课仍沿袭“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型多是“传授——接受”式,备课过程照搬照抄现象严重,不少教案为应付检查低效或无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教学常规管理上的“量化”要求,使备课工作追求形式忽视内涵,使得教师陷入“八股”编写的泥潭,刻意追求环节的完美,内容的厚实,字迹的工整,效果的美观。最终,备课与书写教案所耗费的精力比例失调,呈“二八”开,即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以应付检查。新“课标”的出台,急切呼唤教师备课的改造。

一、备课内容的改造

1、备“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的质的不同,从理念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把握好新“课标”,提高课改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备课同贯彻新课程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自觉地把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

2、备学生。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成功步入“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做到循序渐进;高层教学目标则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分层不分班,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评价,确保优生“吃得饱”、中间生“吃得着”、差生“吃得了”,树立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3、备教材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

4、备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观强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许多教师往往强调为学生打好基础,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实行“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实质上,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添满的窗口,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把知识学习转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学习,如何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来促进自身的提高。

二、备课手段的改造

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备课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各门学科教材,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教材立体化方面迈了一大步,进一步克服了“书本中心”的倾向。利用网络备课可以发挥传统备课所不具备的资料保存方便、快捷、易修改等优势,使教学资源达到共享,教师也便于合作研讨,教学思路互相激发,最终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基本竣工,这为我们实施网络备课提供了先进的资源和手段。

三、教案撰写的改造

1、教案基本形式的改造。教案既要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又不能完全格式化。可以因学科、因内容、因人而异,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除保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案设计等基本格式外,还应该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允许教师编写“副教案”,即在教案正文旁留下空白,撰写适当内容,作为对正文的适时修改、补充、提醒、强调和解释。要尊重每个教师的习惯,鼓励教师采用多样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2、提倡课后备课,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课后备课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教师如果能够记录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法情况、学法指导情况、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自己通过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等,可以帮助自己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教育理念。

四、备课评价机制的改造

备课管理方面,一要体现针对性,不可一刀切。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以锤炼青年者备课的基本功;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二要引导教师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强化备课的实效性,淡化应检性。要把教师从繁重的机械抄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通过看教师的教案、教后杞记、资料剪报(或卡片)、听课等形式综合检查教师备课的质量,促进教师彻底扭转备课与教案呈“20%与80%”倒挂现象,形成一种健康、高效的备课风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